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我的舞会!”近日,国家大剧院西餐厅里,奉阳身着复古服饰,以剧中“宾利先生”的身份热情开场——这场名为“宾利先生的舞会”的沉浸式媒体见面会,提前揭开了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的神秘面纱。据悉,这部改编自简·奥斯汀经典名著的话剧,将于10月2日至7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开启首轮演出,为十一假期献上一场跨越两百年的浪漫邀约。
当天的见面会完全“沉浸”在《傲慢与偏见》的世界里:饰演伊丽莎白的王乙清、饰演达西的赵岭、饰演简的杨淇等演员身着贴合时代背景的服饰,穿梭在观众与媒体之间。他们时而模拟剧中寻找威克汉姆军官的情节,时而用细腻的肢体语言演绎角色的喜怒哀乐——有观众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仿佛真的穿越到了19世纪英国的舞会现场,连空气里都带着古典的浪漫感!”
沉浸式表演结束后,主创团队的分享更让观众读懂了这部经典改编背后的用心。“20万字的小说要浓缩成2小时的话剧,首先要做的就是‘抓核心’。”编剧杨慧坦言,团队通读多版译本后,提取了贝内特家女儿们的婚恋故事主线,为每个主要角色撰写小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整合情节、精简人物。而最关键的挑战,是让两百年前的英国故事“贴近当下”:“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打磨细节,比如通过台词的生活化处理、情感冲突的强化,让中国观众能共情伊丽莎白的独立、达西的成长,实现跨时空的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多场景的古典话剧,舞台如何呈现成为一大亮点。舞美设计张鹍鹏现场揭秘了其中的巧思,“全剧有17次场景切换,我们用了两个独立旋转的转台来解决这个难题。”这两个转台不仅是场景转换的“工具”,更有深层寓意——“它们象征着伊丽莎白和达西,从最初的相遇、交错,到后来的重逢、相守,转台的每一次转动,都是两人情感的一次推进。”
更巧妙的是,转台结合墙片分成了“九空间”,墙面还开了大小不一的门。舞台视觉呈现既经典又现代,“希望观众既能看到19世纪的古典美感,又能从设计细节里感受到故事的当代意义。”张鹍鹏说。
除了精彩的演出,10月2日至7日演出期间,北京艺术中心还将设置“隐藏打卡区”,观众可在观剧前后拍照留念,延续“入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