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珊)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5年8月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综合判断,8月本市处于自然灾害高发期,需重点关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风雹灾害风险。
8月,预计本市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至3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短时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风雹灾害风险较高。风雹灾害对市民生活、城市运行、建设施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影响较大,可能导致高空悬挂物吹落、房倒屋损、树木折枝倒伏、农作物被毁、人畜被砸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眼下,北京处于主汛期,结合往年同期洪涝灾害情况,综合考虑本市前期降雨偏多,径流系数加大,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湿、部分地区基本饱和,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造成中小河道洪水、山洪、城市积水内涝等洪涝灾害的风险较高,要提升防御能力,做好防范应对准备。
此外,北京正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前期持续多轮强降雨后,本市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需关注降水、大风、人类活动等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为山区交通沿线、房前屋后、部分景区、泥石流沟及采空区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市应急局提醒,暴雨天气勿前往涉山涉水类景区,远离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沟道河道等涉险区域;遇有积水路段,请勿涉水行车,不要在低洼路段和区域停放车辆;平房、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下(半地下)室居住人员要密切关注降雨内涝风险,及时避险。
释疑:为什么这场雨没有预报那么大?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一场强降雨昨天上午结束。全市普降大雨,密云上甸子累计雨量达到大暴雨量级。今明两天降雨停歇,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气温回升。
昨天上午,随着降雨云团移出北京,又一轮强降雨结束。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8月4日13时至5日7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5.6毫米,达到大雨量级;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上甸子,为182.8毫米,达到大暴雨量级;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平谷挂甲峪,8月5日4时至5时一小时降雨66.5毫米。
从降雨实况来看,这场强降雨比预报来得偏小,与之前的预报信息出现偏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表示,根据之前的天气形势分析,本来预计会出现一个低涡系统,而这个系统一旦出现就会导致雨越下越大,但最后这个低涡系统并没有出现,所以导致实际降雨比预报出现明显偏小的偏差。“尤其是城区及以南,包括昌平和顺义的南边,降雨主要以小到中雨为主。”张琳娜说。
雨水过后,昨天北京天空放晴,今明两天依然无明显降雨,气温随之回升,预计最高气温将达到33℃至34℃。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另外,气象部门提醒,由于近期雨水频繁,尤其是山区土壤已呈饱和状态,还请大家远离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