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19期 >2025-07-14编印

《海底两万里》奇幻启幕
中法共创黑光戏偶剧暑期首演
刊发日期:2025-07-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3.jpg

《海底两万里》演出现场。(龚雪东供图)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纯黑幕布间,六位演员化身“黑光魔术师”,以肢体喜剧与光影技术,构建出海怪、水母、巨型章鱼等奇幻景象,光影与戏偶密切配合,将海底蜘蛛蟹、灯笼鱼、水母等生物在黑暗中灵动“复活”……7月11日晚,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在北京艺术中心首演,带领观众登上鹦鹉螺号,开启一场神秘莫测又惊心动魄的奇幻舞台之旅。7月18日至20日还将上演四场演出。

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2025年香港艺术节委约剧目、2025年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大戏——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改编自法国科幻巨匠儒勒·凡尔纳的同名小说。这部著作曾被译为数十种语言,全球畅销超亿册,鹦鹉螺号上尼摩船长深海探险故事收获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曾荣获法国戏剧最高荣誉“莫里哀戏剧奖”的法兰西喜剧院导演、演员克里斯蒂安·埃克对原著进行现代化解构,将小说中诸多类似形象进行提炼,创造出鹦鹉螺号大副和海底原住民这两个全新角色。由保剑锋、依克桑·塔依尔饰演的尼摩船长,兼具贵族气质与神秘异域风情,赋予了这一形象全新的情感维度。

该剧邀请法兰西喜剧院导演克里斯蒂安·埃克与中国演艺团队联合创作,结合法式浪漫与中式幽默,以颠覆性的黑光技术和独树一帜的戏偶表演,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栩栩如生的视觉与想象的双重盛宴。中法创作团队以极具先锋性的舞台设计与叙事手法,让百年前的科幻寓言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整场演出中六位演员化身“黑光魔术师”,在纯黑幕布间以肢体喜剧与光影技术,构建出海怪、水母、巨型章鱼等奇幻景象;通过光影与戏偶的完美配合,让海底蜘蛛蟹、灯笼鱼、水母等生物在黑暗中灵动“复活”。中方团队在创作时巧妙地进行了本土化处理,部分鱼偶形象参考了中国神话《山海经》进行创新。

“在最初看到法语原剧本时,我想导演一定会借助全息投影、多媒体之类的高科技手段呈现,结果剧目没有这些炫技,但依然营造了奇幻的视觉效果。”《海底两万里》中方编剧田晓威介绍,为了让观众在100分钟的旅程中更加沉浸,他们使用“零LED屏幕、零电脑灯”的黑暗剧场创造“手作魔法”,既能让孩子们看懂奇幻,又能够让成年人感受到150年前科幻照进现实的诗意。

“不愧是莫里哀戏剧奖最佳视觉奖,以为自己看到了剧场版裸眼3D投影。”现场的小观众连连慨叹。潜水艇内部质朴的实景装置,与黑光戏偶展现的色彩斑斓的海洋生物形成鲜明反差。所有演员同时扮演人类角色并兼任操偶师,在全黑的环境下操纵戏偶,凭借相互间齿轮般严丝合缝的配合,呈现魔术般的舞台效果。该剧制作人翁世卉表示:“《海底两万里》既让孩子们看见奇幻,也让成人思考科幻照进现实的诗意。”

演出特别邀请著名演员江珊献声旁白,演员保剑锋饰时而乖张、时而暴力、时而意气风发的尼摩船长,于11日至13日接连献上4场精彩演出。7月18日至20日,尼摩船长将由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依克桑·塔依尔接棒主演,继续为观众呈现这部紧张刺激又妙趣横生的奇幻舞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