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1026期 >2024-10-08编印

大运河上有意思的那些事儿
桥与闸的故事
刊发日期:2024-10-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河水悠悠,桥跨两岸。从古桥到新桥,林立于大运河上的桥闸不胜枚举。这一座座桥闸,也在大运河延绵千年的繁华烟火中,见证着国脉的世代赓续与民族的璀璨文明。它们不仅是一座桥、一道闸,更是一个个城市地标与文化符号。

望古桥 饱览时光的故事

扬州瘦西湖,是大运河沿线园林景观的“代表作”。《清代瘦西湖名胜图》《瘦西湖名胜图志》中收录有长堤春柳、篠园花瑞、春流画舫、春台祝寿、平流涌瀑、四桥烟雨、卷石洞天、香海慈云、西园曲水等。而瘦西湖上的五亭桥因为秀美,自清末起就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作为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五亭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桥”,这座横跨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古桥,仿佛是一位黄袍加身的贤者,静静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为何说“黄袍加身”?这与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有关。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那“工”字形的桥面,五个亭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桥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特殊的明黄色瓦面,这种黄色,在古代有着别样的含义,代表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细细欣赏,此桥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为世人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采。

傍新桥 运河两岸焕新颜

脚下是沧桑的石板,眼前是河水澹澹,身侧东环路上新建的斜港大桥上车水马龙……新桥傍古桥,站在玳玳河边,一眼望千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千百年前的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位于苏州城东南玳玳河水道之上的宝带桥更是运河文明的遗珠。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之一,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53孔的宝带桥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留下诗句:“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是苏州最美的运河地标。

如今沿着运河绕过半座苏州城,寒山寺旁的枫桥虽为清代重建,却依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感怀历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古刹钟声依旧,运河两岸早已焕了新颜。

过船闸 见证中国式现代化

在古老的运河之上,有时候桥即是闸,闸即是桥。它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最现代的。时至今日,大运河江苏段仍然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它相当于10条高速公路的货运量,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推动作用,支撑着沿线的可持续发展。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东部的南水北调,推动中国南北地区的均衡发展,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

跨越长江向北,运河水面愈加宽阔。大运河与淮河在淮安交汇,留下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诸多故事。作为古代漕运的枢纽城市,大运河成就了淮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而从历史走来的淮安船闸如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京杭大运河上船舶通过数量最多的船闸,每天约有400艘货船、15个船队由此通过,年船舶通过量约3.1亿吨。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一个重要节点船闸,向南或向北的船舶都会经过于此。向北的船舶经过船闸后往洪泽湖方向去往河南、安徽等地,北上可抵达宿迁、徐州,山东等地;向南的船舶可以南下进入长江,也可以前往太仓港等长江港口,将船上的集装箱转运到大船,然后出海。

淮安船闸由3座船闸组成,正常情况下,淮安船闸上下游水位相差3米,船舶过一次闸需要30分钟。淮安船闸每天如此循环往复,365天一天不停,保障着京杭大运河航运畅通。最年轻的3号船闸,建设于2000年9月,2003年7月通航,采用了当时内河船闸建造的所有先进技术,并拿到了鲁班奖。这座建筑奇迹见证着千年运河水从古代中国流向现代文明。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为沿岸城市带来丰厚的资产——位于江苏镇江的京口闸遗址被埋地下数十年,曾是江南运河第一闸;淮安的古板闸摇身一变遗址公园,成为运河边又一网红打卡点;绝险之处的清江闸遗址,穿越漫长复杂的时空向世人诉说着人类善用自然衍化文明的聪慧;河北沧州的捷地水利枢纽,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等水利功能;位于运河北首通州北运河上的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和杨洼船闸,实现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通航,让特色旅游火出了圈……运河上形形色色的桥闸运载千秋,不断解密河城共生的密码,在人来人往的烟火气中,演绎着大运河畔的新故事。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运输、水利、环保、文旅方面,更深入到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中。新桥傍古桥,一眼望千年。在历史风雨中流淌至今的运河水,正迎着阳光,奔涌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