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017期 >2024-09-19编印

0.1微克 “雕”出大美副中心
数字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水清天蓝地绿
刊发日期:2024-09-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秋高气爽,水清岸绿,副中心生态画卷徐徐铺展。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冯维静

北运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148天,占比69.5%,同比增加16天;区域内森林总面积达4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19%……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通州,近距离体验蓝绿交织的副中心。这份水清岸绿、百花争艳的美景,正是副中心人从0.1微克入手,一年一年“雕”出了大美副中心。

水更清

持续治理 共绘水清岸绿新画卷

“走,去运河坐船去!”趁着小长假,刘云峰带着全家老小,来到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2号码头,乘船赏运河风景。“爸爸,快来啊,上面看得更清楚!”游船刚刚驶离,一个小小的身影就跑上了二层观景平台。见儿子玩得欢畅,刘云峰也十分高兴:“一说来坐船就撒欢儿了!”

几乎每年,他总要带全家来运河坐游船,“不光孩子喜欢,我们大人也挺享受的。”41岁的刘云峰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眼前的这条北运河,他并不陌生。“10多年前,你要到这边臭味儿特别明显,现在那真是大不一样了!”刘云峰说。

记者从通州区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城市副中心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水系连通循环、截污治污、湿地建设等工程措施,通州区城乡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水成了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名片。区水务局副局长刘振锋表示,在北运河治理过程中,水务部门对运河沿线排污口逐步截污并纳入市政管线,消减了入河污染源。如今的北运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此外,近年来全区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碧水、河东及张家湾再生水厂等166座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约57.4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67.2%提升至2022年的94.5%。

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岸的绿化工程也是运河生态治理的一部分。如今,通州在运河沿线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形成连续的绿色长廊,也是一道绿色屏障。北运河通州城市段、运潮减河、温榆河(通州段)、凉水河(通州段)先后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还要加快实施萧太后河、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滨河人居环境。

天更蓝

以0.1微克为标准保护蓝天

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白云从瓦蓝的天空中冒出来……随着生态的变化,副中心的天也是越来越蓝,用骑行爱好者李文淑的话说,“天蓝了,跑步的天数和里程数也明显增加,运动幸福感更强。”

幸福感的背后,源于城市副中心着力开展的“蓝天保卫战”,记者从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7月份,全区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三降一平”。全区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3%。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浓度为65、28、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8.5%、6.7%和持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148天,占比69.5%,同比增加16天;未发生重污染天气(扣除沙尘影响),同比减少5天。

在大气污染的治理上,城市副中心下决心下狠心,铁腕重拳出击:减少工厂的污染物排放、实现国家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全覆盖”;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推进工业涂装、医药制造、家具制造等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和精细化管控;对年排放量超过10吨的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污染排放控制从未松懈,涉及大气减排的方方面面都在持续精准发力,只为还市民群众更多蓝天。

着眼“0.1微克”行动示范区建设,制定《通州区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计划暨0.1微克行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治理。同时,各街道乡镇研究编制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工作方案,深入落实“一镇一策”精细化举措。

地更绿

推窗见花园 开门见美景

森林是最复杂的地球生态系统,是很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副中心森林版图不断完善,让大都市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区域内森林总面积达46.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19%。域内已构建出了森林、湿地与河流相依共存的多样化生态体系。

眼下,通州区最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运河、潮白河等水系两岸,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线性绿色空间,供市民锻炼、游憩、漫步、骑行。数据显示,城市副中心已建成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绿道300余公里、驿站8处,推动城市健康绿道成环成网,并将通州运河等历史文化贯穿其中,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这些绿道也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十四五”时期,副中心还将打造绿色优先、慢行优先的慢行示范区建设,推动水、路、绿三网融合的慢行网络,重点开展通惠河沿线慢行系统、大运河健康绿道等示范项目。到2025年,副中心的步道和自行车道总里程预计达到1500公里,未来副中心居民出行可以享受更多沿河亲水空间和绿道景观。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琼表示,目前,城市副中心“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东西部生态绿带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逐渐闭环。400余公里绿道横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20条风景林荫路,促进区域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全区已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4个,首都绿色村庄12个,森林村庄13个,花园式单位15个及花园式社区9个,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各类公园54处,总面积6077.49公顷,实现了百姓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