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副刊总第1016期 >2024-09-18编印

把线性的文字与碎片化的镜头有机融合
刊发日期:2024-09-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李博文

大运河之于京津冀有太多的故事,故事的开始从通州说起。而故事的走向亦如北运河的走向一样,蜿蜒曲折且弥足珍贵。言起运河,始于盛夏,我们一行五人,一路唱着高歌,驱车来到天津武清。初夏,清晨薄雾笼罩在北运河旁,无人机升起、单反开机、“话说运河,探寻瑰宝,今天我们来到天津武清区,我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在……”在这次联合采访中,我和大运河的故事,就这样拉开序幕。

文字是线性的,镜头是碎片化的,文字与镜头间的叙事是存在差异的,这正是我们这次融合采访的最大意义,要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全视野地呈现大运河。作为短视频记者,我要最大限度发挥“我在现场”的代入感,同时避免流水账式的线性呈现,而是要讲故事。

因此,我们来到天津市博物馆后,听到馆长建议去“天妃宫遗址”,我们便走一趟“天妃宫遗址”;路过运河三岔河口旁,我们将堪景与实际感受有机结合,走走停停、边看边感受;步履之间,建立逻辑、创建场景、构建叙事。这次采访,让我更加习惯于现场改变脚本,因为每到一处,总有“构想之外”的惊喜,让我们目不暇接。

作为“话说运河 探寻瑰宝”系列采访第一组出发的短视频记者,我虽然做足了准备,但仍心怀忐忑,系列采访下来,让我更加觉得没有“强迫症”的记者不是好主持。

系列采访中,我都采用了主持人出镜的方式,陪伴式引导受众和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拍摄中,我不少是以自拍形式呈现的,因此,大疆系列的实时拍摄设备,始终不可离开手是关键。如果采用传统的拍摄习惯,而未将短视频生产与生活结合,将自己放置到一个视频化、影像化的生存空间之中,必定再回来多有遗漏。

这次融合采访,让我更坚信短视频与文字等不同叙事载体的文化类报道的共性是不可分割的。多数情况下,我们震撼于当下,拍摄于当下,沉醉于当晚,遗忘于日间。因此,当日整理拍摄素材,像是拼立体的积木。今天完成的拍摄都有哪些“故事、场景、符号”,而不仅限于几个镜头、几个地点。也基于此,心里简单梳理出明天工作侧重和拍摄创作如何调整、镜头语言的倾斜及问题。由于此行拍摄素材真是过于丰富,“今日事,今日毕”再好不过。而这,也是保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印记的“情感”的最简单、最重要的办法。采访早已结束,但大运河的风采、和大家一起工作的场景,却依然是我记忆中最鲜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