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011期 >2024-09-10编印

运营一年多,中关村 谷(曹妃甸)科创中心入驻企业七十多家
暖心服务让科技企业省事又安心
刊发日期:2024-09-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李如意

金秋时节,渤海湾畔凉风习习。在唐山曹妃甸的标准化工厂内,一批新项目正陆续投产,而在以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业见长的曹妃甸,科技项目正悄然兴起。记者获悉,自2023年运营以来,中关村e谷(曹妃甸)科技创新中心入驻企业70多家,目前企业营收破3亿元,园区和政府的精细化服务让入驻企业“落得下”“发展好”。

“有事就找e谷”

“我们落到这里,离客户更近了。”北京玖壹天创环保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会博对记者说。

这家公司专门生产大型的环保设备,主要应用于钢铁、木材、选矿等行业,位于曹妃甸的首钢京唐等钢铁企业都是其服务的客户。“过去,企业总部在北京平谷,生产在秦皇岛,客户在唐山等地,三地跑。现在非常方便。”他介绍,“很多环保设备都是现场组装,需要与现场‘打配合’,排放数据也需要在现场精确计算。”

2023年入驻园区后,刘会博自言“非常踏实”。企业转入、营业执照办理都有园区的工作人员协助,园区还会对科技型企业一系列资质的申报和认定给予咨询和指导。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园区还为企业对接了新客户。同样落户曹妃甸的一家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特定型号的环保设备,目前双方正在洽谈中。刘会博说:“有事找e谷已经成为入园企业的共识。”

园区有了烟火气

“现在有了餐厅、超市、宿舍、共享单车,配套设施逐渐齐全,园区越来越有人气儿了!”中关村e谷(曹妃甸)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梁巧莉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梁巧莉是天津人,在中关村e谷(曹妃甸)科创中心负责招商运营工作,自身的经历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

中关村e谷起源于北京中关村,主要为科技企业提供产业咨询、政策咨询、投融资等服务,入驻全国30多个城市,管理运营50多个园区,形成了全国性的产业服务网络。为保障园区顺畅运营,政府层面同样给予大力支持。入驻的一家培训类企业有大规模的住宿需求,e谷所在的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就协调了园区周边的3栋职工宿舍楼,同时根据企业需求还配齐了家具家电。园区距离城区约10公里,交通部门设置了公交线路,方便员工通勤。

工业区有了“科技范儿”

中关村e谷(曹妃甸)科技创新中心毗邻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办公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示范区充分发挥京冀间桥梁、纽带和产业平台作用,加快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产业项目转移,将唐山曹妃甸打造成为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自2014年以来,曹妃甸累计承接北京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9个,完工项目177个,完成投资1705.88亿元,为曹妃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关村e谷则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等产业带来了科技加持。梁巧莉介绍,园区一方面为传统生产性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用科技赋能,另一方面为这里带来数字传媒等新兴产业。目前一家入园企业正在进行针对首钢京唐公司供应链企业的智慧化改造,大数据支持下的算力分析将提高这类企业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