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琪
傍晚,暑热渐渐退去。切换到夜间模式的城市副中心,开启了与白天不一样的精彩——
五河交汇处,夜市登场,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和五花八门的小吃能让您挑花眼;运河码头,夜游船开航,站在船顶观景平台眺望,两岸灯火尽收眼底;体育场、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锻炼、夜跑的人群渐渐会聚起来;静谧的图书馆里,一盏盏台灯渐次亮起,老少读者在孜孜不倦的展卷夜读中寻觅精神的港湾……
夜晚是个有趣的时间切片。曾几何时,通州被称为“睡城”,晚间活动乏善可陈。进入副中心时代,夜晚渐渐变得丰富有趣起来。逛街、乘船、赏灯、锻炼、阅读、看剧、观展……好玩的项目数不胜数,热闹繁华的“新夜态”已成为副中心活力之城的生动注解。
夜市 八方来客嗨吃嗨玩
“哟呵,月亮河现在打造得可真不错呀!”这句颇为老到的点评其实来自刚刚5岁的承承,他生得一口伶牙俐齿,稚气又老练的童言童语常常逗得姥姥郭向兵捧腹大笑。
郭向兵是通州区新华街道京贸国际城的老居民,每逢周末、假期,小外孙承承总是吵着闹着要从朝阳的家过来,为的就是到月亮河艺术小镇的夜市嗨吃嗨玩一番。暑期到来,仅仅几周没回通州,当承承再次来到月亮河赶夜市时,发现这里已经大不一样了——大小道路、广场上的摊位比上次来时还多,也更加热闹,几乎每个美食摊位都被游客围拢着,小吃的香味从人群缝隙中“钻”出来,惹得后面的人踮起脚尖、伸着脖子,窥视里面到底藏着何种美味。两旁的餐馆虽说“躲”在摊位后面,但店内早就座无虚席。
西边被食客挤满,靠东的月亮河小镇主路则被亲子家庭大军“占领”。路两旁的摊位有卖玩具的、卖饰品的、卖鲜花的、卖宠物的,琳琅满目,露天电影、木马车等各种娱乐项目很受欢迎,孩子们只要来到这里,便“走不动道了”。
来月亮河逛夜市是承承每次来通州最大的“盼头”。天刚擦黑,一家五口便溜达而来,吃饱喝足了,再体验体验游乐设施,买点儿潮流玩具,往远还能走到大运河畔赏景,每次都收获满满。
今年“五一”期间,300多家商户首次组成了这个户外市集。假期过后,市集开启了常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行,每周五、周六、周日都会开集迎客。
虽然紧邻核心地段,这里一度却很冷清。“我们是2014年搬来的,图的是小区环境好,有树林也有水系,但周边没商圈,交通也不便。每次出门遛弯儿,想找个清静人少的地方才会选月亮河。”郭向兵回忆,一直到近几年,月亮河渐渐有了餐馆、电影院,但还是不温不火,直到今年夜市办起来,家门口的热度好像一下子被“点燃”,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以前觉得不方便,现在我们全家都说买房买到了好地段,不少伙伴都很羡慕。”
夜航 两岸旖旎尽收眼底
夜市往南约2公里,大运河二号码头前排起了登船的长队——未上船的游客满眼期待,登上船的游客与惊喜撞了满怀:航船顶部平台上架着灯光,摆着古筝、二胡,来自音乐院系的学生们将开启一场“音乐会”,为夜航锦上添花。
航船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驶离码头。这条音乐游船特色航线是今年暑期特别开设的,每周五、周六、周日开启。今年四年级的陶陶刚刚还握着手机玩游戏,这会儿已经飞快地奔上平台听音乐看风景了,父亲刘先生在他身后开心地笑着。
航船先向北,行驶到东关大桥前拐个弯,再一路向南,过了运通桥折返。此时东关大桥上的彩色灯带全部亮起,桥体被渲染得好像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之桥,桥体上的喷泉幻化为五彩水幕,引得船上的孩子们一片惊呼。
两岸的景致更让陶陶一家三口陶醉。岸边的步道上热闹非凡,有散步的、遛娃的、跑步的、骑行的,每一处河畔亲水平台上还有市民自发开展的“微型演出”——小年轻在极具节奏感的音乐中跳着街舞,退休大爷大妈支好架子打开喇叭吹拉弹唱,小小“演出”引得不少人围观拍照。
陶陶一家所在的航船也是岸上游人眼中的风景。有些游人倚着岸边栏杆,一边和好友聊天,一边欣赏着船在画中游,也有人正举着手机拍下此刻的美。航船的背景更为壮阔,运河商务区的高楼灯火通明,倒映在水中又如繁星点点,恰似一幅诗意的画卷。
闲谈间才得知,当天是刘先生夫妇特地为孩子安排的副中心一日游。“一大早,我们仨从海淀出发,大概1个小时就到了通州,上午先去北京城市图书馆看展览,然后又在儿童阅览室读了书,午饭后稍作休息,就直奔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三星堆展览。我们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下午3点左右排队果然快捷很多。晚间,陶陶被运河上的游船吸引,也迫不及待地想坐,我们仨就一路寻到了二号码头。”
“说来已经有七八年没到通州了,记忆中这里还是偏远的郊区。但现在经常能从网上看到各种通州的美照,了解到许多副中心建设的新闻,也有很多好友为我们推荐通州好玩的、好吃的,所以这个暑期我们特地来一趟。没想到副中心已经建设得这么好了,成了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刘先生感慨。
夜跑 凉风习习活力满满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在副中心,他们积极阳光,热爱运动。尤其凉风习习的晚间,是不少年轻人格外珍惜的锻炼时光。
运河奥体公园体育场坐落在大运河畔,临近东关大桥,内部设有一座400米操场,附近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区、羽毛球区、网球区、篮球区等,受到不少体育爱好者的青睐。家住附近的跑步爱好者李彤就是这里的常客。
“其实我加入长跑圈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希望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当然也是为了更结实的身子骨、更好的精气神。”从去年起,李彤加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有领队带着跑,有队友专业指导,他已经能从最初要咬牙坚持5公里,到如今以1小时21分36秒的成绩完成半程马拉松,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运动员的半马标准。
这座体育场正是李彤给自己定的“特训”场地,主要训练时段就在太阳落山后。“夏天炎热,白天跑步很容易晒伤或中暑。我还是个上班族,早晨时间紧,所以只有晚上最适合了。”李彤分享,“体育场大灯一开,散步的、跑步的、玩飞盘的、踢足球的比比皆是,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都有,这里的运动氛围给了我很大力量。目前,我正在为下半年首次参加全程马拉松积极备战。”
常来夜跑的,还有家住通运街道运河园即将升初中二年级的乐乐。每天晚上6点到7点半,母亲李玉昆就会带着他和今年刚上三年级的妹妹来到体育场,完成一家人共同为乐乐制订的健身计划:先慢跑两圈,然后计时测试1000米,随后溜达1圈放松,再计时50米短跑,调整休息好后开始跳绳和跳远练习,最后到健身器材区练引体向上。
“小学时乐乐身体素质很一般,别说引体向上了,连吊杠都很吃力。我们去年9月全家总动员,开始坚持每天运动。”母亲李玉昆很是感慨,“就说引体向上吧,对乐乐来说可艰难了,头三个月只是在吊杠,尝试半程引体向上,可后来突然有一天就迎来了质变,一次能做三五个,再后来最多能做13个。我们全家都自豪感满满!接下来我们一家还会一起继续坚持的。”
夜读 氛围浓厚涤荡心灵
有人喜欢在户外挥洒汗水,也有人偏爱屋内阅读书籍涤荡心灵。
通州区图书馆的2层、7层,是不少读者理想中的夜读空间。晚间,这里埋头阅读的人数之多,让人不禁想起大学时代的图书馆。
“60后”秦昌福是这儿的忠实读者,文学、历史、音乐、摄影、传记、杂文类型的书籍,他都有所涉猎。2016年退休,秦昌福搬来通州,起初到处游山玩水,但两年多却没能找到内心的宁静。直到2019年一位好友告诉他:“你‘家门口’藏着个宝藏图书馆!”秦昌福便好奇地来到通州区图书馆阅读空间,尝试着借阅了几本年轻时想读却未读的书。
没成想一发不可收拾,秦昌福放弃了旅行,拾起了阅读。“我这才发现读书的好。通州区图书馆藏书挺丰富,而且学习氛围特别浓,常常是满座状态,去年还开放了夜读时段,现在我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秦昌福的暑期“旅行”就是精神世界的畅游,每天早晨8点半准时到图书馆7层,一看书就是一整天,坐公交车来,走路回。“天黑了路上也凉快,还能锻炼身体。”
“通州区图书馆的延时服务是从2018年3月开始的,当时只开放了一层大厅,阅览座席也仅有30多个。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2023年8月将2层、7层进行了夜间开放,座席也增加到了312个。市民不仅能舒适阅读,还能享受图书借阅、期刊阅览、看展等多种文化服务。”通州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魏红帅告诉记者,同步启动的还有“图书馆文化之夜”系列活动,包含读书会、天文观测、科学秀等多种形式,覆盖多个年龄段。
晚上8点,7层阅读空间静悄悄,8层多功能厅却是热闹非凡。记者探访当天,正赶上暑期首场“图书馆文化之夜”科学秀活动。头戴彩色假发的科学秀老师像变戏法一样,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小实验:空气炮弹、看见声音、氦气变声、极光破气球……台下近70名小观众一会儿屏住呼吸、聚精会神,一会儿高声欢呼、掌声连连,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下来没一个走神儿的。
今年四年级的南关小学学生王宏鸣觉得意犹未尽,“我和妈妈常来这里当志愿者,每次都能学到好多知识,夜场活动还是头一次参加,比白天热闹得多,氛围也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