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2万亿元,这是今年连续两个季度超万亿元。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强、向好三个特点。”昨天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析,本市着力稳增长、推改革、强创新、兴文化、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倍
刚刚过去的90多天,北京格外热闹。小长假之外,为期10天的北京车展吸引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车展上,北京“主场”的小米、理想、极狐等新能源品牌格外吸睛。代表“北京智造”的新招牌小米汽车SU7大定订单4分钟内破万辆,7分钟内破2万辆,27分钟内升至5万辆。
热度牵引着产量: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倍,是名副其实的“新动能”。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GDP的比重超5成、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8成,分别增长12.4%、5.8%、7%,增速均高于全国。
优势产业发展态势不断向好,支撑着北京经济的上扬曲线。这背后,是出台70余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新设4支政府投资基金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前瞻谋划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服务包”机制紧盯堵点难点问题、为企业解决2.3万件事。
“我们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形成,制造业向高端化跃升,未来产业新赛道正加快布局。
免签入境外国游客增长超10倍
外卡刷卡、扫码支付、外币兑换、现金使用、数字人民币……今年2月,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设立了全国最早的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提供的多元化支付服务覆盖购物、餐饮、交通等多类别场景。多措并举下,上半年北京口岸免签入境外国游客增长10.12倍。
“三驾马车”正在协同发力——
市民关心的消费产品和场景更丰富了:西直门、双井等15个商圈实施改造,大型活动“一件事”集成办理助力上半年举办演出、赛事、会展等大型活动965场次,1到5月文化艺术业收入增长20.8%。
投资上有套“增、补、拓、改”组合拳:增产业投资,补短板投资,拓城市更新投资,改投融资体制。
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制定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1.83万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今年一季度起,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发放“京彩绿色消费券”,覆盖绿色节能家电、智能家居、手机、文化办公用品等62类商品。截至6月,已带动电冰箱、洗衣机等26类商品销售额9.4亿元,累计回收旧货6.7万台;已收到约2700辆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预计补贴金额2326万元,累计拉动消费额7.3亿元。
经济增长有良好支撑基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上半年,本市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7个,完成23个无界公园改造……
“‘23·7’灾后恢复重建‘一年基本恢复’项目全部按期完工,‘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全面开工。”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消防、燃气、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专项整治,完善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首批“平急两用”设施完成改造并投用。
记者获悉,当前,全市也正在推进供热管网更新及智能化改造。2024年全市供热管线计划改造597公里,上半年已实施管线改造322公里。“智能改造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系统内重要设施设备和运行参数实时监控,从而实现精准供热。”相关负责人说。
“展望下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有所显现,消费恢复持续承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尚未完全构建,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还需深化,企业经营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民生工作还有短板。”相关负责人说,在清醒认识困难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首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仍具有良好支撑基础,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专家点评:
前沿领域提前布局积蓄动能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 杨永恒
GDP单季规模破万亿意味着城市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财富积累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辐射的能力更强、规模效应更突出,能够更好地带动城市群发展。
2020年四季度,北京单季GDP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一、二季度GDP规模分别破万亿。究其原因,这是北京近几年建设创新高地、完善创新生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主动求“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转压力为动力的结果。
北京优势领域、新兴领域共同发力,助全市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万亿GDP中贡献突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下半年北京经济预计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如何持续迸发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北京应不断增强改革动力,接续发力政策增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房地产调控等政策效应,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同时,也应该鼓励支持企业在前沿领域率先布局、持续投入,为经济增长增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