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昨天,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明确将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支持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今年9月,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将率先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
市教委将面向各高校统筹建设一门人工智能通识类公共基础课,整体提高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市教委明确,通识课将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分层次的课程设计和模块化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高校将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科技的最新进展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本市还将打造AI(人工智能)教师和AI助手,通过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教学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本市将支持高校重点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不断提高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教材建设,形成数字化教材课件体系。高校将在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探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基础科研能力。
各高校还将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本市支持已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等形式,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加强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建设,鼓励跨校交流合作,开展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