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新闻总第938期 >2024-05-29编印

国家知识产权局解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施工图”
2035年基本实现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
刊发日期:2024-05-2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昨天,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本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是新时代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施工图’。”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说,方案共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七方面建设任务。到2027年,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大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到2035年,对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具体任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其中,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快保护机构。郭雯介绍,目前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经济强市基本都建设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要小商品、快消商品产业集聚区基本都建设了快速维权中心。今年1月至4月,全国快保护机构共受理维权案件3.5万件,平均办理周期仅2周左右;通过预审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内。快保护机构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极大便利权利人获权维权。

在知识产权诉讼领域,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丁广宇介绍,“三合一”改革在统一司法标准、提高案件质效、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针对知识产权恶意侵权、严重侵权行为,全国法院2023年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319件,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显著提高了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围绕恶意抢注、滥用诉权等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22年7月起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通过提出抗诉和制发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法院再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100余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50余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最高检移送的恶意注册线索,已将129件涉奥林匹克标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标宣告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