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在五河交汇处厚植科技创新土壤,为首都新一翼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底色”。记者获悉,区科委围绕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要求,春秋八载始终突出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服务,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元宇宙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为副中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副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如今数量已达13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首次突破1100家;去年技术合同成交额494亿元,全市排名第五。今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术合同成交额已逼近百亿元。
市级企业科研开发机构达31个
今天的副中心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产业集聚的高地,新质生产力接连涌现。数量猛增的科技创新平台,正是见证副中心奋进之路的里程碑之一。
2023年,副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春立正达成功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中国建研院通州基地建成了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东直门医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北大人民医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副中心启动建设。
截至目前,副中心已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标杆孵化器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31个,市级设计创新中心6个,外资研发总部2个,外资研发中心5个。
为了强化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引进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副中心还不断提速创新平台的落地建设。当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已升格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不仅组建起7人团队,还在与40家项目团队进行对接,并已引进科技成果2项。其燕郊创业园已启动建设,天津智能传感创新中心正式启动,与通政公司合作共建的通政创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设立,首期规模即达2200万元。
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区科委还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进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副中心。
与此同时,区科委也在加快对创新企业的引育。聚焦于数字孪生细分赛道的产业培育,区科委已为副中心引进了创业黑马集团与通发展合作建设的数字孪生产业孵化器。事实上,近日黑马数字孪生孵化器与区科委的落地签约,意味着全国首个数字孪生孵化器正式落地副中心。
今天的黑马数字孪生孵化器作为国内首个数字孪生孵化器,正面向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领域优秀项目,构建以孵化与加速为一体的加速体系,通过系列化辅导、场景链接、资本赋能、技术赋能、政策赋能、社群加速六位一体的模式,孵化加速数字孪生企业,帮助创业者洞察数智时代增长机遇、释放数字技术商业价值。这一孵化器致力于搭建数字孪生与AI领域优秀的创始人圈子,提供专业的上下游资源服务;并为入孵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涵盖算力、建模、仿真、数据资源、AI模型开发等。
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接近百亿
科技创新步履不停,正助力副中心一系列科技指标行稳致远。2022年,副中心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1.82%,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65家,全市排名第八。
2023年,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112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494亿元,全市排名第五。
今年截至目前,副中心技术合同成交额也已逼近百亿元。
副中心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得益于科技政策的精准施策,以及创新主体的做大做强。自副中心科技创新政策及配套措施发布以来,通过政策撬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蓄积创新动能。
2023年区科委首次征集研发补助专项,支持的95家企业,总研发投入达到16亿元,实现总收入115亿元,整体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4%。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了让人才早日破“壳”而出,区科委已启动2024年度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拟支持10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30名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创新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力争为副中心培养出更多荣誉等身的科技工作者。
推动场景开放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更多场景开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副中心2023年发布的场景清单项目大幅激发社会参与场景建设的积极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副中心交通枢纽工程、绿心公园三大文化设施等重点项目为一批技术提供展示迭代的应用场景。在区科委推动下,智慧政务服务大厅、胸科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室、湾里数字孪生沙盘、虚拟建造集成交付示范平台、潞河医院智慧影像云平台等科技场景均已实现落地。不仅如此,21家企业还通过参与场景建设已落户副中心,注册资本共计7.2亿元。区科委还为10家引进企业谋划对接相关场景,落地项目20余个。目前,区科委还在对接各产业牵头部门及环汇置业、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通州供电公司等重点单位,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技术需求梳理场景清单,力争通过场景需求释放,服务更多技术转化落地。
眼下,区科委正持续对接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开展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并对入库企业进行政策辅导服务;与乡镇街道联动,利用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协会等机构组织进行集中培训,为企业提供高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等政策辅导服务;深入技术合同登记工作重点企业做好调研走访工作,挖掘技术合同输出和吸纳的存量;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培训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促进技术合同登记输出成交额和吸纳成交额共同增长。
通过挖掘增量企业,梳理上年度高新申报企业和科小入库企业,区科委还挖掘科技服务业的潜力升规企业,辅导凯天诚信、神舟绿鹏等11家企业补充升规纳统材料。截至今年2月底,副中心已有25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
锚定副中心未来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区科委还发力探索AI、数字孪生等领域前沿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立项基于AI的心血管疾病中医知识智能交互和可视化系统建设,支持通州区中医院开展AI大模型在心血管疾病中医诊断治疗中的技术应用;对接潞河医院,研究副中心医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展,目前,医产协同创新中心已与部分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合作,今年一季度已与2家医疗企业签订临床试验合作协议。
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区科委也在加快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重大技术成果落地,发力成果转化基金运营和医疗器械孵化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业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梳理副中心对外科技服务资源,对接武清、宝坻、廊坊(北三县)、唐山等地科技部门,走访当地优秀科技企业、跨区经营企业以及科技孵化器,助力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