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综合总第891期 >2024-03-21编印

精神障碍患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康复服务
刊发日期:2024-03-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郭彦)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康复服务也愈发重要。通州区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的成立,让副中心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复服务成为现实。

近日,在北苑街道的康复中心内,几名患者在护士的带领下做游戏、做手工,现场气氛十分热闹。王女士大约在3年前患上精神障碍疾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恢复正常,去年,在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初筛后,她成功参与社区康复项目,经过近半年的康复训练,改善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她变得比较开朗,经常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自己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有时间,晚上还会带她出去跳广场舞。”王女士父亲说。

据了解,社区康复服务是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去年,通州区民政局启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为40名精神障碍人员免费提供药物监测、心理疏导、科技赋能、职业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整体效能。项目负责人牛春晨介绍,参与项目的服务对象为年满18周岁,患有精神疾病一年以上且未能痊愈,社会功能缺损、影响到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能力的人群,以及稳定期的中、轻度精神障碍者。

“通过梳理,推出‘19511’社区康复模式,即依托一个精神康复站、九种康复内容、五个康复体系,形成一个支持小组,产出一个服务评价。”通州区民政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负责人吕金泽说,支持小组是由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带头加入组成的互助支持小组,通过健康宣传教育、精神障碍人员康复现身说法,引导辖区居民接纳精神障碍人员,促进与精神障碍人员的融合。“‘19511’模式注重全员参与,从基础建设、康复专业、多元参与到全面评价,形成通州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可复制和推广的模式。”

据统计,参与项目期间,40名服务对象未出现复发、入院或病情恶化的情况,在日常活动能力、现有综合能力、家庭功能等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升,服务对象或家属对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