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十年涨三成,9300余家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北京企业十年对津冀企业投资4.9万次、2.3万亿元,203项政务服务同事同标、234项区域通办……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取得累累硕果。
两翼齐飞: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拔节生长
京津冀人民同享一片蓝天。
“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了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2022年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水位较2018年分别回升2.25米、6.72米,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用一连串数字绘就了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京津冀。
镜头对准白洋淀,生态筑巢鸟翩跹。十年来,京津冀晋四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跨区域立法、普法、执法,统筹实施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河道整治、生态补水工程,推动白洋淀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并稳定保持,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如今,雄安新区野生鸟类已恢复到276种,较设立前增加70种。
“‘十四五’时期,三地共同制定并推动了两批44项协同措施清单,生态环境、水务水利、园林林草部门组建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更大力度、更加广泛、更深层次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向纵深发展。”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跃说。
来此“筑巢”的不止“生态精灵”,还有“开路先锋”。十年来,雄安新区绘就“未来之城”新画卷,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数据显示,雄安新区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与雄安新区对接合作。
视线转向北京东部,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拔节生长。以副辅主、主副共兴,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成为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盛装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
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建设;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数字经济等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实体运行;五届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带动北三县软实力持续提升。
交通织网: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三成。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四成。”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介绍。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过去十年,三地深化“硬联通”和“软联通”,打通“断点”“堵点”,加快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拉近三地时空距离。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道刚介绍,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城际开行重联列车、长编组列车,最短发车间隔3分钟,为唱好京津“双城记”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京台、京雄、京昆、津石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北京为中心,由7条首都放射线、2条纵线和3条横线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北京38条跨省公交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约19万人次,服务周边17个县市及地区。2022年以来,北京先后开行国贸至廊坊主城区、北三县、固安县、天津武清区通勤定制快巴,目前共6条主线36条支线,日发班车154班次,日客运量5800人次左右,平均通勤时间缩短至54分钟,环京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大兴机场、北戴河机场、普宁机场建成投用,京津冀9个规划机场全部实现通航。2023年,北京“两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228万人次,天津机场执行国内国际航线达到188条,河北省机场通航城市达91个。助推三地航空枢纽成为链接国际、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的三级机场梯队已初步形成,助推三地航空枢纽成为链接国际、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科技潮涌: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泰集群,去年一年有3万台套算力主机从燕郊走下生产线,销往京津等主要地区。这是首家落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的北京企业,迁址燕郊后,厂房扩大4倍,年最大产能增加3倍,去年产值达5400万元。
“为了辐射带动北三县产业转型升级,燕郊中心凭借与北京的距离优势,承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在燕郊转化落地(包括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目前已有5家体系内企业落地燕郊中心,今年还要落地5家,助力燕郊产业发展更具特色和集群效应。”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春安说。
从全局谋划一域,十年来,京津冀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发挥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共同做大产业增量。
燕郊中心只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北京支持技术转移机构跨区域开展合作,推动中关村机器人中心在唐山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协同延伸,推动北京谊安医疗、纳通医疗等医药制造类企业在津冀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关键生产制造环节;设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专项”,累计投入近2.4亿元科研经费,立项支持95项课题,引导社会投入5亿元,支持三地创新主体开展联合研发。
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经济资源投入创新领域。十年来,“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共建怀柔中心、通州中心、燕郊中心,整合天津物质创制海河实验室等8个创新平台形成联合体,加速原创技术成果产业化。
“三地确定了‘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洪源说。优质企业加快涌现,三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50家,分别占到全国的8%和12%以上。
北京“减脂”,津冀“增肌”。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张家口27个数据中心、153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
同事同标: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冬日的艳阳里,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银装素裹,素色大楼外立面顶端“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格外红艳。
记者刚踏入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门诊楼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大,两条长达130米的“主街”串起门诊、医技、住院、急诊四大功能区。100多部电梯连接上下四层共16个诊区,人性化的动线设计打造“1分钟就诊圈”,“患者从门诊区步行至住院区共有三条路线,均只有88米距离。”安贞医院副院长高岩说。
他表示,今年下半年开诊后,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设1300张床位,日接待门诊量达8000人次。“目前朝阳院区手术病患中有6到8成来自外地,通州院区建成后将发挥‘大专科小综合’的优势,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的就医需求和科研需求。”
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这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好消息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括医疗资源的兑现。不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等优质资源持续向副中心倾斜,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速形成。放眼京津冀,北京已有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区域内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
十年间,北京市建成运行了天坛医院新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朝阳医院东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已开工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雄安院区项目顺利推进。京津冀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河北省。
“三地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打造北京‘新两翼’为重点,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天津市卫健委副主任邓全军说。2018年以来,三地累计派出专家682人,门急诊接诊28万多人次,手术1.7万多台次,开展新技术300多项,在多项专业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此外,京津冀推进40个医联体建设,京津冀医疗机构有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有3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503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有力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不止异地就医“同城化”,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介绍,三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共推出5批、203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城市群之间有序流动。“京津冀+雄安”共同推出234项“区域通办”事项,加快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为北京地区到雄安工作人员及子女,解除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北京空运、天津海运和河北铁运,各具特色,“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已适用于京津冀全部类型进出口集装箱货物,进口货物提箱用时由原来1至2天压缩至最短1.5小时,出口货物集港预期由5天压缩至1至2天。
十年间,京津冀三地发展层次不断拉平,地相接、水相连、人相亲的世界级城市群正从蓝图一步步迈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