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50期 >2023-08-31编印

服贸会文旅专题生动描画“活力北京”
刊发日期:2023-08-3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沉浸式巡游通州古城和四季中轴线,一站式打卡博物馆文创、户外光影秀和数字展……2023年北京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精彩纷呈。记者昨天在专题发布会上获悉,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文旅服务专题展将于9月2日在首钢园1、2号馆亮相。科技、文旅、创意、消费仍是这场盛会的关键词。据介绍,文旅专题板块共有817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47家,同时,还将举办近200场文艺演出、讲座沙龙、互动体验等现场活动,生动展示“活力北京”。

裸眼3D和卫星遥感等技术立体呈现中轴线

作为历届服贸会最受观众欢迎的专题展区之一,文化科技融合展示项目多、数字化体验丰富,依然是本届文旅服务专题的突出特点。

主展区“最美中轴线”系列展陈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蓝色光标、腾讯、京东方、歌华传媒、首都博物馆等众多“业界顶流”企业联合打造沉浸式多场景体验空间,既有壮美中轴、元宇宙中轴和四季中轴三大场景,通过裸眼3D、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手段精彩呈现中轴线的宏大叙事,也有叶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精心创作的银杏叶上的中轴线,展示中轴古韵时光之美,还有精巧别致的中轴声音邮筒可定制个人专属有声明信片。

据介绍,今年服贸会上首次全景展示数字三维复原通州古城、沉浸式交互体验运河千年变化,以及具备电影工业级细腻画质的全景视频《圆明四时景》。这些内容全面展示了科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

“北京正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促进5G+8K、大数据、AR、VR等技术在文化领域转化运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说。北京冬奥会成为全球首次规模化使用“5G+8K”技术进行直播的体育赛事活动,智能5G+XR设备“蛟龙号”载人深海模拟体验器在冬奥期间吸引各国运动员争相打卡;亮马河打造的创意光影场景,使游客体验饱含科技感与光影美感。科技正在为文化产业迭代装上“加速器”,也在不断推进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成果都将在服贸会上集中展现。

“演艺新空间”搬上服贸会“大舞台”

文化消费新业态在本届文旅服务专题精彩呈现。拥有众多文化空间和每年3000多场文化活动的751、798、隆福寺、郎园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天桥艺术中心“猫神在故宫”、开心麻花“沉浸式演艺会客厅”等一批“演艺新空间”,将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读懂明十三陵”长卷数字体验、“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等众多文化消费新场景、丰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和公园礼物等也将为观众提供丰富文化体验。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斌介绍,近年来,市文旅局聚焦培育多元演艺空间,在东城、西城、朝阳、通州区开展“演艺新空间”试点,为北京“演艺之都”打造注入活力。本次服贸会现场呈现天桥艺术中心“猫神在故宫”、开心麻花“沉浸式演艺会客厅”两个有代表性的“演艺新空间”,通过特装搭建和舞美设计,将沉浸式的演出场景、演出剧目和演出形式完美复制到展会现场,让参展观众现场体验沉浸式演出的魅力。

文化精品也是本届文旅服务专题高度关注的展示主题。据介绍,北京诞生的精品佳作以丰富的文化供给赋能人民美好生活,有10部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连续四届摘得“文华大奖”,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作品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包揽国产影片票房前十名并实现累计票房474亿元,今夏火爆电影市场的《长安三万里》也在现场设置了互动展示区。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把“大戏看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要内容,在精品创作生产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文化产业的内容创作生产领域收入达4801.2亿元,同比增长17.2%;今年上半年又实现收入2722.9亿元,同比增长33.1%。

北京上半年文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14.8%

北京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介绍,今年的文博文创展区将在“文物·创意·生活”主题统揽之下,突出“博物馆文创 让文物活起来”特色主题,遴选34家北京地区博物馆和15家博物馆文创服务企业共同参展,不仅集中展示北京博物馆授权开发文创精品的最新成果,还突出展现北京博物馆文创开发机制创新成果,并首次呈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成果和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文创成果,以及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成果。“以珍贵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为核心开发系列文创新品将在本届服贸会首次呈现,致敬文博文创匠心传承精神。”

此外,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炫彩世界——第八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将邀请30余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馆和机构开展交流活动。各国将带来特色文化表演盛宴,参展国家驻华大使也将亲临展馆,与观众面对面互动交流。

丰富的文化空间、消费场景的背后是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强大实力。近年来,北京强化文化产业顶层设计,积极构建1+N+X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文化+融合发展,聚焦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优质文化企业,取得显著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0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居全国首位。2023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收入9535.3亿元,同比增长14.8%,保持持续增长。拥有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1家,数量居全国首位。上半年,全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20.8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8.8%,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