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京津冀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均视同已经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截至目前,北京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惠及本市和异地参保人员结算1870.65万人次,合计减少群众垫付资金796.23亿元。
为提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会公众政策知晓度,本月北京市医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异地就医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多重方式解读相关政策,让群众独在异乡也有“医靠”。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符合接诊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住院、普通门诊异地直接结算全覆盖,760余家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住院直接结算,3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直接结算,累计接诊异地参保人员1516.48万人次。同时,实现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17个区全覆盖,已有8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800余家定点药店开通异地直接结算,各区均有医药机构可提供直接结算服务。
“异地直接结算切实解决了群众垫资压力大、来回奔波苦、结算时间长等痛点。”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集中宣传月期间,将系统解读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和重点业务办理功能,搭建医保宣传大厅,开展进医院、进药店、进社区、进乡村“四进”活动,建立基层医保服务点(站)、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长期宣传服务点,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明白,办得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