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积极参与骑游,欣赏副中心风景。(资料图)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一辆单车,三五好友,或骑行于大运河畔,或穿梭至环球影城,品味城市副中心的古今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生活雅趣。城市骑行,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享受户外,还可以发现更多城市美好。在城市副中心,骑行游玩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越来越多人加入骑行队伍,带动城市微旅游。
骑出健康 游出精彩
7岁的吴昱辰身穿专业骑行设备,在众多骑友中格外显眼。吴昱辰一家三口都是“骑行迷”,这都是爸爸吴依博引导的结果。“以前我特别胖,有230多斤,骑行一年多减了50斤。我儿子看我总出去骑车,他也特别感兴趣。”两年前,吴依博给儿子买了一辆山地车,此后一家三口就开始了周末骑行之旅。从1公里、2公里到5公里、10公里,现在的吴昱辰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骑手”。
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出发,沿途经大运河森林公园、碧林涵虚景区、樱花庭院景区、玉带花溪景区、绿心夜赞景区等景点,最终回到森林公园,线路全程约8公里。“这条骑行线路是‘通州区十大骑行线路’之一,这里植被覆盖率高,氧气充足,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十分荫凉。”吴依博高兴地说。
入春以来,公园周边、树林附近、河边绿道上,“骑行迷”越来越多。通州区骑游协会、自行车协会也组团开展活动。3月初,由通州区骑游协会组织开展的“‘骑’出彩·‘游’出蕴”主题骑行活动在大运河畔举行,“这是2023年我们组织的第一场骑行活动,队员们的积极性特别高,都非常期待这次骑游。”区骑游协会副主席翁志宽说。
骑行赏景两不误
林广召今年60岁,是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村民。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骑上自行车,欣赏家乡的风景。“以前电视上总能看到自行车比赛,后来家门口办起骑游活动,我也试着骑起来,没想到这就停不下来了,这项运动太好了,骑在自行车上就能欣赏各处美景。”随着大运河、西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地绿道的陆续建成,老林的骑行路线也丰富了起来,“其实都离我们村不远,骑行既锻炼身体又能欣赏家乡美景,这就是家门口的短途游。”
当前,城市副中心正掀起建设热潮,城市框架从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环球影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等亮点频出。这些“新地标”,已成为骑行爱好者的最爱打卡点。
周末骑行,在城市副中心的公园、景点微旅游,不仅吸引着通州市民,还吸引了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骑游爱好者。
家住东城区崇文门附近的邱峥曾多次到大运河边骑游,“我平均每个月都要来一次,领略大运河的四季变化。”他将骑游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吸引了不少亲朋好友的关注,“我已经组织了几次骑游活动,带着朋友们来城市副中心打卡。”
经常来城市副中心骑游赏景的还有不少北三县的游客。42岁的何康敏是燕郊单车行户外运动组织的负责人之一,平时经常到城市副中心大运河、减河、潮白河边骑行,“城市副中心的许多河边绿道我都去过,不少公园也打过卡,像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潞城药艺公园、张家湾公园等,太美了。”何康敏说,城市副中心建设进程中,骑行绿道越来越完善,“沿线风景如画,每次骑游都是一种享受。”不仅自己骑,何康敏还多次和燕郊的骑友们组团参加城市副中心骑游活动,让更多燕郊骑友领略城市副中心风采。
打造骑行友好城市
《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骑行成为首都市民新风尚。2023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设,改善慢行系统品质。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日前规划编制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绿道体系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首创性提出“千里潞道”品牌,计划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新建绿道700公里,达到总长度1075公里,提炼6条最代表副中心城市形象的精品“潞道”。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及城市副中心慢行道建设的逐步完善,骑行运动在城市副中心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城市副中心重点打造的品牌赛事活动之一,骑行相关活动及赛事深受市民喜爱。依托优质绿道建设,城市副中心骑行运动得到快速普及和迅猛发展。从“运河绿道骑游周”万人骑游,到“运河骑游季”系列活动,绿道骑行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之城体育金名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爱好骑行的市民加入其中,在蓝天碧水、绿树成荫中享受骑行魅力。
目前,城市副中心正着力打造运河+体育产业的联动体系,打通运河绿道断点,逐步完善运河绿道体系,2022年,城市副中心发布了十大骑行线路、十大跑步线路、三大马拉松线路,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繁荣发展,人民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人民畅享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让城市焕发出了无限活力。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继续完善绿道增加骑行配套设施,提升绿道服务能级,让更多市民通过骑行的方式畅游大运河,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乐享城市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