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574期 >2022-12-27编印

提速背后
刊发日期:2022-12-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3.jpg

车厢内经过精心布置,乘客与乘务员共庆京广高铁开通十周年生日。

4-4.jpg

列车运行状况不仅可以在触摸屏上显示,也可将所有数据实时发送到随车机械师的手持终端上。

4-5.jpg

发车前,乘客来到车头打卡留念。

4-2.jpg

从北京西站出发1小时即可抵达石家庄。

本报记者 张群琛

本版摄影 常鸣

累计发送旅客16.9亿人次,成为无数旅客出差、返乡、旅行的首选。在京广高铁“十周岁”生日之际,“轨道上的京津冀”进一步提速,北京与石家庄之间直达列车缩短行驶时间至60分钟,首都一小时圈迎来了“新朋友”。记者采访了京广高铁第一批乘客、第一批乘务员、随车机械师等人,讲述提速背后的故事。

生日惊喜:座位没怎么坐就快到家了

昨天早上7时30分,从北京西站开往南昌西的G891次列车开始检票进站。这不仅是京广高铁开通十周年的首趟列车,也是北京至石家庄一小时直达的首趟列车。从这趟列车开始,北京与石家庄之间每天将有10对列车可以做到一小时直达。

5车厢的乘客率先发现了与以往列车的不同之处——车厢内就像一个生日派对,五彩斑斓的气球、庆祝京广高铁开通十周年的横幅、形状为“Happy Birthday”的装饰……看到小乘客上车,乘务员热心地递上了玩具,同时乘务组还进行了京广高铁十周年的互动答题,乘客们的热情一下调动起来了。

8时05分列车准时发车了,只用了20多分钟,车辆就驶离北京来到河北。一些乘客透过车窗看到了沿途的高碑店东、涿州东、定州东等车站的变化。老家在涿州的乘客韩先生说,“原来涿州火车站特别小,从进站到上站台直线距离也就100多米,现在不仅车站宽敞大气,而且每天去北京的车辆特别多,虽然住在河北,但是感觉去北京就像坐公交一样。”

刚刚拿到玩具的小乘客坐上列车也很开心,她拉着母亲来到餐车选购了牛肉干、酸奶、饼干等零食,不仅如此她还看上了餐车上售卖的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孩子母亲说,“今天带着孩子回石家庄看望老人,没想到赶上了一个小时直达的列车。孩子对车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感兴趣,拉着我到处看,座位没怎么坐就快到家了。”

9时05分,G891次列车进入石家庄站,大量乘客在此下车。记者注意到,乘客中提着行李的很少,相反都是“轻装上阵”。“来石家庄办事,中午吃完饭就回北京。一小时直达太方便,这几年铁路提速真是给了乘客不少惊喜。”一位乘客说。

一天四季:早穿棉袄晚穿纱

G891次餐车的末端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这是随车机械师王冠威的工作间。屋子内有一个清晰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车辆运行的情况,以及车辆各个点位的参数,如果出现故障屏幕会第一时间“预警”。王冠威手中还有一台终端,与车辆系统的数据实时联通。“我每次巡查时,能随时了解车辆动态。”王冠威说。

记者了解到,与“和谐号”高速动车组相比,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时监控项点多达2700余项,可以批量应用以太网传输监视数据,基本实现车辆关键子系统及部件的运行状态检测和集中监控。同时,复兴号还增加了受电弓监控系统和移动手持终端,随车机械师可以随时监控动车组运行状态,不止局限于监控室内。

北京动车段南所乘务车间动车组机械师于洪亮是京广高铁第一代随车机械师。他担任过2000余趟动车组的值乘任务,默默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让旅客安全舒适度过这段旅程。“那时候北京动车段配属的动车组车型有7种,走广州用的主要是CRH380AL型动车组和CRH2E动车组。”当时服务的车型,到今天于洪亮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于洪亮说:“走京广最难的不是动车组突发情况有多难处置,而是每天都会忘了四季。”京广高铁开通第一年冬天,他值乘京广高铁,从北京西站出发,一路向南到了广州南站。这期间他一件件把身上的衣服脱下,动车组空调也由制热变成了制冷,那由凉到热的经历,于洪亮现在想想还是一句话:“京广高铁真不赖,早穿棉袄晚穿纱。” 

当天往返:京津冀区域更通达

北京人小郭可以说是京广高铁的第一批乘客。2010年,小郭考上了郑州的大学,从那时起,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这些城市,她每年都要经过好几次。“当时没有京广高铁,我是乘坐D开头的列车,抵达郑州需要5个半小时,到石家庄也要两个半小时。大二那年,京广高铁开通了,直达郑州的列车两个半小时,去石家庄也就1个多小时。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高铁的速度。”

如今,小郭已经大学毕业多年,她因工作需要偶尔要往返北京与石家庄。 “上午到了,下午就能回家。现在只要是京津冀区域都能当天往返。”

亲身感受:乘客对铁路越来越认可

十年前,孙梦楠是京广高铁通车时的乘务员,十年后,孙梦楠已经作为列车长值乘京广高铁列车。“从300公里每小时到350公里每小时,从1小时45分到1小时。虽然只是北京到石家庄站的变化,但是身为乘务员的我亲身感受到了乘客对铁路的认可。”

北京西站036爱心候车室负责人王琳娜对于十年前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仍然记忆犹新。“那天天气特别冷,但我和同事们都热血沸腾。G801次动车组从北京西站18站台驶出,8个小时后抵达广州,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这也标志着北京西站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作为专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爱心服务的北京西站036候车室,036第五代传人的王琳娜和她的同事们平均每天接送轮椅等特殊重点旅客200多人次,高峰时达300多人次,平均每人每天步行十公里。

十年来,北京西站始发的京广高铁列车也从最初的图定60对增加到现在的图定107.5对。北京西站京广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74亿人次。王琳娜也带领着036班组的同事们不断改进服务经验、提升服务品质,为重点旅客提供更加温馨、细致的爱心服务。

新站变枢纽:十年见证中国铁路飞速发展

占地10.7万平方米的石家庄站是京广高铁线路上的重要车站,这座与京广高铁同龄的车站已经由最开始的一天69列高铁,增加至359列高铁,线路辐射北京、承德、廊坊、邯郸等地,已成为京津冀的重要铁路枢纽。

李伟是石家庄站的一名客运值班站长,工作18年来,她守护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见证了京广高铁开通以来石家庄站十年来的变化。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10周年,石家庄站也搬迁10年了,早在线路开通前30天,李伟作为筹备人员提前介入,参与制定细化了石家庄站高铁服务标准、措施、流程及各种突发应急处置预案。

京广高铁开通伊始,石家庄站开行列车明显增加,而且新火车站的候车面积是老火车站的4倍多。车多、站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随着增大。李伟说:“刚开始时,旅客对车站不熟悉,我们就加强宣传引导,那时候问询处经常围一圈旅客,经常一个多小时下来,就是口干舌燥。”

2012年高铁检票口就已经安装自助检票闸机,当时旅客对于高铁的概念还停留在以前乘坐普速列车的时候,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检票时,旅客经常在人工检票口排队,自助检票口前却寥寥无几。每当见到类似现象,李伟就拿着喇叭在检票口对旅客进行宣传引导和示范。如今,旅客从开始检票到进入站台,300多旅客不到15分钟就全部通过了。

李伟从事客运服务工作18年,其中有10年的高铁服务经验。从绿皮车到和谐号,再到复兴号;从人工验票、验证到刷脸进站,李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如今,北京到石家庄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而且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的运行图,又从石家庄始发了不少线路。京津冀协同的深化作为铁路人真是深切体会到了。欢迎京津冀地区的朋友们乘坐高铁来石家庄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