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1期 >2021-01-20编印

帆樯启处是高阔 鲲鹏展翼向天歌
——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纪实
刊发日期:2021-01-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3.jpg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记者 唐建/摄

1-4.jpg

环球主题公园侏罗纪世界景区。记者 常鸣/摄

1-6.jpg

大运河蜿蜒壮阔。记者 常鸣/摄

1-1.jpg

城市副中心东六环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吊装盾构机使用的刀盘。记者 常鸣/摄

晨曦初露,雾霭渐消。冬日暖阳下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勃,大运河蜿蜒壮阔。

曾几何时,通州由水得名、因水而兴。进入新时代,通州这片千年运河孕育的土地,再次担纲起新的使命,成为“一核两翼”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诸多战略举措,则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持续赋能赋策,接续创造机遇。

一座旷世新城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大运河畔。

水城共融生机勃发 美丽画卷已然舒展

新年伊始,数九冬月,北京遭遇极寒天气。但城市副中心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紧张施工。“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规划有序布局,渐次落地。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9年1月,城市副中心控规获中央批复并正式实施。以此为据,城市副中心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

蓝图渐变实景。副中心高标准、有步骤地落实规划,时时都有新变化。以大运河为主干的生态文明带和沿六环路形成的创新发展轴,形成大疏大密的城市框架,“城依水、水伴城,绿心层峦叠翠屏;林下草、树上花,街巷规整又洁净”,和谐宜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形似“帆船”的博物馆、形似“粮仓”的剧院、形似“赤印”的图书馆,仿佛点缀在一幅漕运繁忙的大运河画卷之中。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的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是三大地标性建筑,据北投集团项目部总监陈宏达说,目前三大建筑已经全面冲出“地平线”,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框架的关键环节。副中心加强与中心城区的通道建设,距离越来越“近”。建设中的副中心交通枢纽将在六环路入地改造的基础上,逐步汇聚3条高铁和4条地铁线路,连接“轨道上的京津冀”。

全年计划实施重点投资项目共388项,在建项目约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去年副中心建设者们还克服疫情影响,打响复工复产“新会战”,奋力完成了全年的投开工目标任务。

中美合资的北京环球主题公园最早于去年2月初实现复工,目前已由建设期进入开园筹备期,计划于今年5月开园,累计建设者超10万名,有500多名国际和国内顶尖设计师、艺术家参与合作。据北京环球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苗乐文说,未来其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景区本身收入的10倍至15倍。

龙头带动潜力迸发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通州“舍”去落后产能,腾笼换鸟、“强身健体”,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吸引一批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带动性强的项目和企业总部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张家湾镇曾经是北京第一个亿元乡镇,也是通州区疏解“小散乱污”企业力度最大的乡镇。如今,昔日的工业大院变身“设计+城市科技”为主导功能的设计小镇。去年12月底,总规划面积约5.4平方公里的张家湾设计小镇迎来创新中心和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开园的“双喜临门”。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的前身是北京“铜牛”老厂房,镶嵌在大平层穹顶两侧的一对“牛犄角”是工业遗存的历史记忆。长在“办公区”的大树,10多米长的智慧大屏“秒变”玻璃屏,实现投影功能……走进未来设计园区,令人时刻感知未来的神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拓展中心副主任郭少山说,我们旨在打造“接地气”的绿色共享智慧的环境,让更多的未来场景在这里提前实现。

引入头部企业、知名设计机构、优秀设计团队,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落户——“未来这里将举办会展、主题活动,完善商业配套,设计小镇将成为活力小镇。”负责张家湾设计小镇专班工作的中关村通州园常务副主任余龙说。

着眼未来,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将在副中心先行先试,推动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典范。

千年运河畔,五河交汇处。依托大运河千年商脉文脉,重点承载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等商务服务功能的运河商务区已完成360万平方米建设。

去年11月底,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落户运河商务区。上田八木公司筹备组负责人黄洪说,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并批准筹建,我们有信心在副中心获得成功。

筑巢引凤,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接续发布——前奖励+后补贴+企业服务的“通八条”;在全市率先设立外国人来华许可受理点;对金融机构、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给予力度空前的入驻和上市奖励;对重点企业和贡献突出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企业用房补贴、高管个人奖励等多类扶持奖励。

新年伊始,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三大组团之一,副中心将抢抓“两区”建设新机遇,出台先行政策——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支持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积极争取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争取设立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中心;争取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构建京津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筹备建设通州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

“我们初步梳理了600多个重大项目、8000多亿元的投资。今后五年每年都要保持千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说,这些项目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将持续为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提供应用空间和发展平台。

蓝绿交织古今同辉 大美之城和谐家园

燃灯塔下,碧水畅流。大运河、萧太后河等水系与周边绿色相映成趣,晕染出北方“水城”的大美风光。

通州多河富水,境内13条河流分布,总长240多公里,是北方不可多得的内陆水城。经过近些年不懈治理,水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副中心一张亮丽名片。

一位在通州区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5年前刚上班时,凉水河还是臭臭的,现在都有野鸭子了。

在摄影师郭建华眼中,家乡通州“一步一景、四季有景”。大运河、温榆河、凉水河、潮白河、萧太后河等成了鸟的天堂。他说,在候鸟迁徙季节,大运河森林公园经常迎来白鹭,有时多达上千只,特别是月岛,成了多种候鸟的栖息地。

水清岸绿,蓝绿交织。营造大尺度绿色空间,点缀百姓身边绿地;天变得更蓝了,2020年通州区PM2.5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与五年前相比下降60%,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位。

运河厚植通州的文化基因。建设副中心,也要留得住“乡愁”。

在潞河中学北街,透过路中段的透明围挡,可以看到校园里那棵百年国槐。周边居民常说,走到这里,感觉是找到了通州人的“根”。

疏解仓储物流企业,建设景观生态林,拆除私搭乱建,集中整治污水和垃圾……张家湾镇后青山村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山”村。正在散步的村民杨家瑞说:“村里大抓植树造林,空地还种了海棠、月季、银杏,到了春天可好看了!”村党支部书记杨文亮笑着说,自从建了生态林,村民户户得补贴,不但收入没减少,还收获了青山和绿草,今后要在林子里找房子了。

平整马路、增设路灯、解决“停车难”……副中心启动“小微工程”,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让居民获得感更“直接”。2020年,副中心实施203个“小微工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个。

家住北苑街道西关社区通惠南路的王文清老人说,自己经常遛弯的那条路修平了。以前路过像爬山,老有个大台阶挡着道。现在铲平了,遛弯儿放心多了。

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向副中心集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体东迁,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工建设;累计引进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学校等17所市级优质教育资源。

一年前,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大楼正式开诊,目前已有70余位知名专家来通州院区出诊,极大解决了副中心居民看中医难、看好中医难的问题。2020年,医院还获批国家中医热病临床研究基地项目。

擘画“十四五”,展望2035。北京城市副中心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步伐坚定执着。

(新华社记者 骆国骏 关桂峰)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