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24期 >2020-11-19编印

好事儿办好,离不开众人商量。通州区通运街道水仙园社区——
“微协商”,把无障碍设施安在最磕绊的地方
刊发日期:2020-11-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王海燕

上月底,通州区通运街道水仙园社区给各楼门安装了无障碍设施。进小区转一圈,您会发现,这活儿干得相当“不标准”。有的楼门口安了坡道,有的没安;有的坡道安在左边,有的安在右边,有的就在正中间。楼里新安的无障碍扶手,比楼梯扶手还矮了两厘米……

“不标准就对了。居民的需求是多元的,这活儿怎么干,得综合大家的意见。”通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宇鹏说。

给社区安装无障碍设施是政府民生工程,不花居民一分钱。虽说是件好事儿,但好事儿要办好,决不能靠政府“一厢情愿”。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微协商”机制,水仙园社区在推动这项民生工程之前,先到各楼门去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的结果是,大部分居民都赞成,可也有居民提出了疑虑:本来楼梯就窄,再安一排扶手,更没多大空间了,将来要搬大件的东西怎么办?扶手的质量有没有保证?后期谁来维护这些设施?有的楼门年轻人居多,觉得安扶手、坡道没必要,施工还有噪音扰民的问题。

“要把好事儿干好,就不能怕麻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许坤告诉记者,前期,社工拿着民意征集表,一个单元门一个单元门地跑,让各家表达各家的意愿:这个单元的无障碍设施要不要安?如果需要安,安在什么位置最方便?一轮走访下来后,根据大多数居民的意见拿方案,再把方案反馈给各户居民。

包括无障碍坡道的坡度、扶手的高度,也是在征求居民意见后进行调整的。楼道里新安的无障碍扶手,比楼梯扶手要低两厘米,原因也就在这里。“很多居民反映,家里老人个子不高,扶手矮一点儿抓着顺手。”方宇鹏说。

社区9号楼11单元起初只安装了无障碍扶手,没有安装无障碍坡道,因为楼门距离小区道路太近,没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社工入户回访时,住在2楼的金崇兰、华年生夫妇反映,虽然上下楼有扶手了,但是进出楼门还是不方便。老两口已经80多岁了,横在楼门口的两级台阶,对他们来说就好比“拦路虎”。几年前,金崇兰阿姨还因为上台阶摔过跟头、住过院。

“要安不了坡道,安个扶手也行哪!”两位老人提出建议。

得知老人的诉求,街道当即找来设计方、施工方修改施工方案。从报审批流程,到最后施工完成,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没想到我们的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两位老人非常开心,特别是金阿姨,“现在敢一个人上下楼了,以前没有老伴扶着,根本出不了门。”

包括水仙园社区在内,通运街道下辖的8个社区均在10月底前完成了无障碍设施改造。通过发挥居民“微协商”等议事机制,无障碍设施均安在了居民进出最容易打磕绊的地方。以“微协商”促进“微更新”,通运街道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的道路上又进一步。

相关新闻:

永顺年内整改1251个无障碍点位

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台阶铺设坡道、楼道内安装扶手、服务大厅里设置爱心坐椅……永顺镇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对辖区道路、小区环境、公园景区、养老助残场所等区域进行提升改造,为残障人士、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今年年底,1251个无障碍点位整改将全部完成。

据了解,截至今年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完成对辖区内7000余个点位的无障碍建设,其中永顺镇负责整改1251个点位。“永顺镇的整改工作数量位居全区第一,任务量非常大,加上年初疫情对进度的影响,整个项目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永顺镇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永顺镇残联工作人员积极与施工单位、居民等多方沟通,施工前挨家挨户通知,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同时加紧时间与施工单位对接图纸、预算、评审等内容。

为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高质量、有特色地推进,日前,副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组、永顺镇残联组织了20名无障碍监督体验员,来到永顺镇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了一次无障碍环境监督体验活动。在残联工作人员的引导下,20位无障碍监督体验员分别体验了永顺镇政务服务中心门口的坡道和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置的办理窗口及卫生间、小区楼道内新安装的扶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