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将城市副中心乡村振兴放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大背景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高科技种业园区;鼓励返乡创业再就业;基本公服项目菜单化,一村一策;对村庄进行有机更新……城市副中心的农业应该如何发展?如何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怎样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近日,城市副中心举办乡村振兴专题交流会,探讨如何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延庆区文化旅游局、首都经贸大学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近50人出席交流会。会议分为顶层设计和案例分享专篇,主要围绕农村规划、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土地政策四个方面进行研讨。结合通州区实际及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方向提出思路想法。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卢宏升结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的编制经验,为通州区乡村振兴实施规划编制提出思路和建议: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体两面,要结合通州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依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要求,将城市副中心乡村振兴放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大背景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思路和目标方面,要借助生物科技、数字革命、智慧乡村等,着力打造高科技种业园区。此外,谋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强建议,城市副中心要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城镇和乡村一套政策。同时,突出农村居住功能,发展宜居服务业,鼓励返乡创业再就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参与乡村生活。结合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动能,同时补充融资功能。还要注意的是,可将基本公服项目菜单化,要一村一策,增强市场机制作用。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魏惠东充分肯定城市副中心在旧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进行的系列探索,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可对村庄进行有机更新,建设和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农村,城市副中心农村发展要搭上城市副中心建设,尤其是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快车。同时,将文化与农耕文明相结合,城市绿心、百万亩造林与农田、农艺相结合。此外,协同北三县,布局城市副中心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