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7期 >2020-10-27编印

推动试点式、局部制度创新向系统化整体性制度创新转变
城市副中心全面启动“两区”建设
刊发日期:2020-10-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陶涛)昨天,通州区召开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员部署大会,全面启动“两区”建设。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将在“两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先导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由过去试点式、局部的制度创新向系统化、整体性制度创新转变,不断为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全市乃至全国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于北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北京市已先后完成了三轮试点任务,通过面向全市域开展“产业开放”探索,以清单管理方式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403项任务,五年来形成了120余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向全国和自贸试验区推广了6批25项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承担着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的时代重任,于2018年1月被批复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第二批综合试点,2019年1月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方案中被明确为四个综合试点示范区中唯一的先导区。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扎实推进《通州区创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实施方案》《通州区创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导区三年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推动服务业多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其中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新建楼宇项目住所证明新方式”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商务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三批7个最佳实践案例。

在先导区示范带动下,城市副中心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0.2%,2019年上升为59%,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外资外贸集聚作用凸显,今年已实现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6.4亿元。

此外,城市副中心依托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核心承载区,紧紧围绕“三聚焦一探索”(聚焦行政办公、文化旅游、高端商务,探索金融创新),聚集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在政务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环境、人才发展、科技创新等专业服务领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了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政务服务、信贷、包容普惠创新等多个营商环境指标全市排名第一。2020年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全市排名第三、注册金额和增速居全市第一,为“两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运河商务区已集聚了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高精尖企业入驻,已引入总部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企业70家。张家湾设计小镇依托创新中心楼宇资源,已承接市级企业超百家,其中88家已完成注册。

作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唯一的先导区,以及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副中心将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先导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由过去试点式、局部的制度创新向系统化、整体性制度创新转变,为全市乃至全国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在加快规划建设、抓紧编制出台实施方案的同时,在“通八条”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招商引资,着力利用好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制度创新、高水平扩大开放、高辐射发展带动的主阵地优势,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增强招商实效,积极导入重点项目,实现企业“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

与此同时,将围绕“产业+区域+政策”,做好示范项目的孵化、储备、推进,巩固“一库四机制”做法,推动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的示范项目落地,加快培育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并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两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自贸试验区的批复,实现了京津冀区域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城市副中心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推动京津冀协同开放也是“两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未来,城市副中心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将自贸试验区打造为京津冀产业合作新平台。同时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复制好经验好做法,为促进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带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副中心贡献,共同把京津冀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