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琪鹏 冯维静
北京已进入“长寿时代”。“十三五”期间,本市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在满足老年人需求上下足功夫。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2.31岁,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在土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每天上午8点,驿站门口都会排起长队,来这里购买早餐的老人络绎不绝。在这里,持老年卡,仅需1元就能吃到包含2枚鸡蛋、1盒酸奶等的营养早餐。工作人员刘晓芳说:“起初,很多老人抱着观望态度,觉得价格过低,不太真实,后来我们的服务得到很多老人的好评后,越来越多的老人来我们这里购买早餐,每天都能卖出200份以上。”
在北京荷锄归养老驿站,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图书馆。这里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上千册的图书,更吸引了王宇之等多位作家“空降”,与老人们分享写作心得,“最文艺”因此得名。此外,驿站里的图书馆还有很多用途,系列健康养生讲座每周都会在这里开展,手工制作、书法、插画课程每天不断,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来驿站就行了。
“十三五”期间,本市继续扎实推进养老保险改革任务落实,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得到调整,这已是本市连续第28次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特别是针对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本市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使退休人员得以更多地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此外,本市提高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向退休老年人进行政策倾斜,退休人员住院报销比例在90%以上。一些心脏疾病、脑部疾病的治疗技术以及耗材也纳入到了医保的报销范围,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近年来,通州区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将疏解腾退的房屋重点用于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2家养老驿站,其功能也从老年餐桌发展到日间照料、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方面,让老人享受到了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在敬老、孝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下,北京老人更加长寿。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2.31岁。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63.1万,百岁老人共计1046人,首次突破千人。全市已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36家,共收住老年人40487人;累计建设养老照料中心297个,覆盖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街道乡镇;累计建成运营驿站1003家,已完成全市驿站建设规划任务。“十三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围绕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养老布局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