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森林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46%,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不断增强。
在城市副中心“1+12+N”规划体系中,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元素凸显出来。大力推进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打造绿色建筑和绿色工地。同时,开展绿化建设,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园绿地投入运营,成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突出亮点。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精尖产业项目加快引进落地,首个央企三峡集团下属15家二三级子公司完成工商迁移,北京绿色交易所迁入城市副中心,农银金科、中债金科、中交建设、中核矿业等一批优质项目实现落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12家行业头部企业完成注册,城市副中心作为全市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态势更加凸显。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城市副中心将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全面建成通州堰分洪体系,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城市水系格局,实施北运河、萧太后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扩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完善类型丰富、布局优化的全域公园体系,创新实现绿色空间与体育、文化等城市功能混合利用。
在污染防治方面,城市副中心聚焦大气、水、土壤等关键领域,深化推进大气污染管控,持续抓好一微克行动,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发展绿色建筑,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打造“无废城市”,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城市副中心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做大信息安全产业,做精城市科技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园区经济,搭建前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高地。建设国际化商务新中心,形成以总部经济为引领、以高端金融为特色、以商务服务为支撑的高端商务产业体系。建设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环球主题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为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
同时,深度参与全市“两区”建设,紧紧依托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区域,抓紧研究构建推动落实的体制机制,主动申请各项扩大开放措施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和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先行示范区。
此外,将实施更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尽快修改完善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与考核,推进全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好垃圾分类,推广绿色出行,树立生态文明良好风尚。
一座宜居的城市,还必须是更加安全、健康的,城市副中心将以公共卫生安全、城市安全运行、减灾救灾等体系建设为重点,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卫生硬件设施,加大医疗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学科带头人、医护人员培养力度,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保障疫情处置物资供给,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