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284期 >2020-10-14编印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提升交通效率
城市副中心“上线”新应用场景
刊发日期:2020-10-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陶涛)智慧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通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则是智能交通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实现政府数据导通?如何让应用场景牵引,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探索推出的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带来答案。

10月13日,市科委和通州区政府共同举行新场景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智慧交通领域应用场景项目——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将综合应用大数据、视频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自动发现道路拥堵,智能预判道路异常,及时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助力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交通数据实现互通共享

该项目由区经信局联合通州公安分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委、交通支队,围绕当前城市副中心交通治理的难点问题,联合梳理了5个方向11个场景需求。

实现交通数据互通共享是该平台项目的突出特点。项目围绕全域路网交通运行场景,通过数据共享交换、视频结构化算法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聚焦交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有效改善城市副中心交通环境,提升交通治理效率,增强多部门数据共享和联动能力。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通过建设基于政务外网的交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集开发、配置、部署、管理、监控、安全于一体的数据交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全区交通流约2000路视频数据和雪亮工程约20000路视频的数据汇聚。

据了解,交通视频数据资源汇聚后需要进行统一的接入管理、使用管理、运维管理,确保视频流全程安全和可追溯,从而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基于政务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信息跨平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探索大数据优化交通治理新路径

占道施工、路口死锁、交通事故等造成道路拥堵、影响交通运行怎么办?该平台在自动化处置方面十分在行。

副区长苏国斌在发布会上说,城市副中心将升级道路基础交通设施,实现视频信号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结构化算法,智能化识别和发现车辆路侧停车、交通事故、占道施工行为,提高交通事件处置效率;通过精准管控限行车辆,有效调控市区行驶车辆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通过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实现自动感知和识别区内行驶的车辆。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应用智能化设备提升交通治理能力,对提高路面交通监控设施的使用效能、减轻路面警力部署压力,增强非接触式交通事件处置能力,减少人工上路核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苏国斌说,通过本场景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打造城市副中心交通管理智能化体系建设和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大数据优化交通综合治理的新路径,为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提供“新引擎”。

成熟一批、发布一批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力。统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让更多科技企业服务、参与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既是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的现实需求,也是科技创新的使命所在。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建新在发布会上介绍,在市区的合力推动下,今年城市副中心的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智慧大运河(通州段)”“数字城市绿心”等8个应用场景建设重点及实施路径;建立了市区联动的“1+1+8”工作机制,组建了包括28名行业专家及60家行业优势企业的智库,深度参与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同时梳理了34项应用场景建设重点任务和70项需求。

成熟一批、发布一批。今年7月,我区参加北京市第二批新场景新闻发布会时,发布了城市副中心的6项首批应用场景项目,涵盖了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三大重点领域,其中“数字化社区”“智能行政办公区”“数字城市绿心智慧应用”场景中的人脸识别、环境预警、服务机器人等技术点已正式启用。

“从两个多月取得的成效看,新场景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让问题从提出到解决有了一条新的路径,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提升了应用新技术、新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区科委主任郭澜涛说。

打造新场景应用先行示范区

按照《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区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正在联合制定城市副中心新场景建设有关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在大运河通州段、城市绿心、环球影城、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行政办公区6个重点区域,数字化社区、智慧交通、医疗教育、产业提升4个重点领域,逐步深化新场景建设机制,探索为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升级提供新平台、新机会的方式方法,增添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力争尽早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科技创新场景应用和政策改革突破的先行示范区。

“此次发布的场景项目是深化落实北京市应用场景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副中心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向科技创新企业发布的英雄榜,希望各类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到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苏国斌介绍称,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陆续发布应用场景项目,通过开放应用场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到城市副中心发展。

实现对多路数据源智能分析

记者:本次发布的智慧交通项目,通过新场景建设工作,挖掘到了哪些新兴技术?如何应用,有哪些创新的亮点?

通州交通支队副支队长贾双明:我们拟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城市副中心城市视频感知分析系统,并构建交通事件感知服务,实现对多路数据源的智能分析。

首先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挖掘,对各个方向进入六环的视频监控进行轮巡,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设置预置位,绘制虚拟线圈,按照执法管理规则分析、判断线圈内车辆行为,对车辆闯禁行为进行预警及交通违法处罚处理。

其次采用AI智能识别算法,能够根据交通事件视频,自行优化算法,使车辆信息、交通事件判断更准确;同时能够自动过滤视频背景,在晴雨等不同天气、昼夜转换等情况下都可以精准地智能识别交通事件。

除此之外,交通事件感知服务还增加了许多其他视频分析算法,如自动发现占道施工、道路拥堵、路口溢出、皮卡车和封闭货车闯限、交通事故、机动车逆行、路侧违停等影响交通运行的交通事件和交通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预警。通过指挥调度和路面事件监测,可及时发现道路上各类异常,通过数据共享,与其他部门有效联动,可快速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大数据是当前热门的信息技术手段,经信部门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主体实施部门,在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项目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区经信局局长耿磊: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成立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印发《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9年5月,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印发《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天我们发布的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项目,正是在新场景建设工作的推动下,将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环境治理作为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不去考虑我们既有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资源的归属,将所有涉及交通环境治理的因素综合考虑,而这也正和我们经信局推动的大数据工作理念相和。

我们通过对交通场景的分析,会同公安通州分局、区城市管理委、区交通局、区交通支队等单位,以新技术应用解决交通环境治理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形成了大数据筑基工程及大数据服务应用来满足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对数据的需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全区视频共享交换:建设了视频汇聚平台,将碎片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整合,实现全区各委办局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汇聚,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数据资源池”,告别信息孤岛,推动视频监控数据的共享交换;

二是目录链引领政务数据深度共享:搭建区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目录链平台,打通了全区40多个政务系统的共享通道,实现数据确权、数据防篡改、数据资产服务,打造新型的开放式数据共享,提高全区政务数据汇聚汇通汇用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更深基础;

三是全区交通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对“数据资源池”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价值,探索规律,增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为全区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层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