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今年的主汛期落幕了,不过降雨并没有完全停止,北京仍处在汛期中,时不时会有雷阵雨或阵雨来“骚扰”。据统计,今年7月20日至8月24日,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16.1毫米,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为177.7毫米)偏多22%,比去年同期(186.8毫米)偏多16%。
北京市气候中心田青介绍,今年主汛期期间,北京的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城区降水较多,其中石景山、海淀、密云、朝阳、房山、丰台六站降水量超过250毫米,石景山站降水量最多,为344.7毫米,西南部的斋堂站和西北部的延庆站降水量较少,不足1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为10%至96%,西南部的霞云岭站、斋堂站和东北部的上甸子站、顺义站、平谷站降水偏少,偏少幅度多在2%至18%。
田青表示,与北京地区主汛期降水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气象上一般以500百帕等压面上5880位势米等高线来反映副高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
平均而言,每年7月中旬,当副高脊线越过北纬25°时,南方暖湿空气沿副高外围输送到北京地区,与中高纬南下的冷空气在北京地区汇合形成强降水过程。因此,“副高何时北跳”是决定北京地区主汛期系统性强降水何时到来的关键因素。今年副高于7月下旬末(28日前后)北跳,比往年偏晚10天左右,因此,北京地区主汛期的系统性强降水过程也偏晚。
据悉,今年7月下旬副高位置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南,这种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到北京地区。7月底副高北跳越过北纬27°,雨带北抬至华北南部,进入8月中旬之后,副高脊线维持在北纬30°附近,有利于南方暖湿空气沿副高外围输送到北京地区。所以北京也出现了几场比较明显的降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