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293期 >2025-10-30编印

《运河唱新》引领通州学子与千年文脉对话
刊发日期:2025-10-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761748847988(1).png

话剧《运河唱新》由北京物资学院创作出品。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张嘉辉)近日,由北京物资学院创作出品的2025“运河有戏”孵化剧目——话剧《运河唱新》在北京物资学院运河剧院专场演出,与之同步启幕的还有《运河唱新——北京大运河时令之美影像志》专题摄影展。这场融合视听的艺术盛宴,不仅是文化的呈现,更是通州区推进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育人的生动实践。

演出伊始,那一声源自历史深处的船工号子,以其原始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奠定了全剧厚重而温暖的基调。舞台光影流转,镜头跟随着剧中艺术家“程序”二十余年的摄影轨迹,带领观众见证了大运河从昔日治理污染的艰辛到如今碧波重现、生态修复的历程。另一条叙事线上,“运河学子百村行”的青少年们用脚步丈量两岸,他们的视角串联起运河守护者、建设者与文化传承者的鲜活群像。双线交织,构成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展开一场关于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的温暖对话。

《运河唱新》的成功演出,是“运河思政”育人模式结出的硕果。本剧作为“歌颂运河”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位中学生在观后感慨:“以前在思政课上听老师讲文化自信,总觉得有些抽象。但今天,当舞台上那声号子响起,我真的很为自己是一名生活在运河畔的学生而骄傲。”

此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运河唱新——北京大运河时令之美影像志》专题摄影展。摄影艺术家程序先生历时十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密钥”,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巧妙融合。程序在活动结束后特意与学生们交流,将这场艺术盛宴延伸为一堂别开生面的“运河科普课”。他指着自己的摄影作品,向同学们解读如何用镜头捕捉大运河与二十四节气的交织之美,并分享历时十载、跨越运河沿线8省市的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