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柴福娟)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区政协经济界别始终坚守“主动调研、精准建言、务实履职”准则,充分激活界别优势,联动政企校多方资源,从民生保障、经济赋能、人才支撑三大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以“集体在场”的担当与“精准施策”的作为,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政协履职的生动答卷。
民生无小事,监督见实效。针对农村供水保障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区政协经济界别主动扛起市、区政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重任,以“京华议事厅”为核心载体,组建农村供水保障专项监督小组。委员们多次深入宋庄、台湖、永乐店等乡镇一线调研,摸清“一户一表”改造推进中的堵点难点。为打消村民对“计费准确性”“收费透明度”的顾虑,界别联合水务等职能部门,在马驹桥镇举办“面对面”答疑会——水务技术人员现场拆解水表工作原理与水费计算逻辑,委员们逐条解读收费标准,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即时记录、协调解决。在监督小组的持续推动下,副中心多个行政村完成供水设施升级与老旧管网改造,经专业检测,农村集中供水达标率始终稳定在100%,让民主监督的“硬措施”变成了民生保障的“暖成果”。
产业要升级,赋能需精准。聚焦副中心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区政协经济界别搭建起对标学习与实地考察的“桥梁”。一方面,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宜昌三峡开展“对标学习”,实地考察三峡集团绿色能源开发、产业链协同模式,围绕“新能源项目落地”“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议题深入座谈,形成《关于借鉴三峡经验推动副中心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另一方面,组织委员与企业代表“走进京东方”,调研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柔性供应链管理及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梳理企业诉求形成专项建议反馈至相关部门,为副中心数字产业布局提供“智囊支持”。
能力是基础,学习不松懈。为提升委员建言专业性,区政协经济界别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领学+分享+研讨”的模式,帮助委员精准把握产业政策方向,夯实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根基,让每一条建议都“言之有物、建之有方”。
人才是第一资源,引育留用全链条。深知人才对副中心发展的关键作用,区政协经济界别牵头推动“政企校”三方联动,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支撑体系。今年以来,通过“政企校”协同,已帮助数百名学生找到对口工作,85%选择留在副中心,实现人才与区域发展的“精准对接”。
“委员们的‘集体在场’,不仅是力量的汇聚,更是责任的协同担当。”区政协经济界别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民生一线的民主监督,到产业发展的协同赋能,再到人才培育的全链条支撑,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个成果的落地,都是界别以集体力量践行“为副中心发展尽责”的具体体现。未来,区政协经济界别将继续以“集体在场、精准发力”的姿态,把群众关切、企业诉求、产业需求转化为履职实效,为副中心加快建设首都新地标、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贡献更多经济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