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在于家务回族乡渠头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乡人大代表、渠头村党支部书记闫刚。他扎根渠头村,用脚步丈量民意,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文化振兴提素质、农文旅融合促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让昔日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渠头村村民眼里,闫刚不仅是他们身边的“贴心人”,更是行动的“实干家”。他定期接待群众,脚步遍布田间地头,收集意见80余条,推动解决了饮水安全、道路拓宽硬化、村庄美化绿化、老年驿站建设、体育场所建设等民生问题。走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村内网络不畅,不利于网格化管理;有的村民则认为网络问题直接影响到长期在家居住老年人的监护问题。闫刚充分听取意见,开始规划全村WIFI网络全覆盖,累计投资约50万元。2025年6月,全村WIFI全覆盖开始正式落地。
现在,村民走在村里大街小巷都可以使用网络,遇到村内环境和设施破损的情况都可以及时上传微信群,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村民孙婷婷说:“上网体验非常好,有时候在路上看见垃圾、道路损坏,我可以随手把情况反映到村网格群里,网格员和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来给清理整治,效率特别高。”
针对村民反映的“村庄致富没有路径”等问题,他提议建设农文旅融合的渠头村,目前项目已逐步开展。闫刚说:“我们村地处平原,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红色精神奠定了村庄的文化之魂,农业种植造就了宁静的特色乡村。”2022年,他牵头制定渠头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规划,提出“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的发展思路。
怀着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决心,他系统盘活乡村资源:修复红色遗址,传承民俗,推出农事体验、研学露营等项目,近一年来,全福拓展园与房车营地已吸引上万名学生前来体验,乡村活力显著提升。
闫刚还利用周末着力打造渠头村的文化家园,开设书法绘画、法律知识课堂,举办读书会与文化演出,全方位提升村民文化修养。课堂常设于文化活动中心,也走进红色基地烈士陵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更在村民心中注入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闫刚的办公桌上,记录着他的愿景:一定要让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也要引入智慧农业系统,改善旅游业态,让更多村民端上“金饭碗”。这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他扎根乡村、倾注心血绘就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