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张群琛)昨天,由首都博物馆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特别展览“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在首都博物馆(本馆)B厅开幕。本次展览甄选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珍藏的金器精品逾170件(套),时间跨度自公元前15世纪至明代,全面展示了中国黄金工艺三千多年的辉煌成就,这些展品均是在京城首次亮相。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明年3月1日并免费对公众开放。
首都博物馆策展人赵婧介绍,展览以“黄金如缕,互鉴为桥”为主题,通过系统梳理黄金在欧亚草原、中原地区、青藏高原等地的生产、使用与传播,揭示金器作为文明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见证。该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兴起:草原与早期中国”展现了黄金从欧亚草原传入中国的历程,以及商周至汉代贵族如何逐渐接受黄金饰品,形成中原与草原之间频繁互动的物质纽带;第二部分“碰撞:唐与吐蕃”呈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格局下,黄金工艺与吐蕃等西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展品既有皇家气度,也折射出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汇聚;第三部分“融合:辽宋至明”则通过辽、宋、元、明时期的精美金器,展现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逐步融合,彰显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格局。
展品类型涵盖首饰、腰带饰件、车马饰、礼仪用具等,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其中,公元前15世纪—13世纪的喇叭口金饰,见证了黄金工艺从欧亚大陆西端向东传的轨迹;战国至汉代的卷曲动物纹饰牌,呈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动物纹”艺术风格;唐代的凤鸟鸳鸯衔花枝形冠饰虽体积小巧,但是工艺繁杂且珠光宝翠,凤鸟的身体以两片锤揲金片合成,翅膀与尾部均以镂空金片制成,不仅如此,翅膀上还镶嵌了绿松石、红玛瑙、青蓝琉璃等装饰,据介绍,这件饰品与唐高祖五代孙李倕公主入葬时佩戴冠饰的装配方法类似。此外,展览还特别关注金器工艺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锤揲、浇铸到中后期复杂的鎏金、金珠与宝石镶嵌,观众不仅能欣赏到金器的艺术之美,更能领略到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智慧。
作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这批金器不仅艺术价值极高,更承载了跨越时空的文明交流史。它们串联起草原与农耕文明、东西方文化的交往,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物证。本次展览的举办,让首都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古代黄金文明,也促进了两地博物馆在文化、学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