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车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台。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有了这个高标准的检测平台,我们企业不用再跑外地找资源,研发成本能降不少,技术迭代速度也能提上来!”一家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得知市发展改革委批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共性平台项目后,难掩期待。当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正处在技术成熟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这座“标尺”平台落地,将为产业安全落地与持续创新筑牢基础设施根基,更将赋能京津冀汽车产业创新。
据悉,该项目由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计划2027年建成投用,聚焦行业最迫切的共性技术需求,打造“一站式”检测解决方案。平台不仅将建设涵盖整车性能、智能网联、新能源系统的全链条检测体系,更重点突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控系统等核心领域的检测能力,每一项检测能力都直指产业“卡脖子”的验证难题。还将通过构建“大数据智能服务模型平台”,实现零部件、系统与整车的全域数据融合。
作为服务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该平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标准”与“开放共享”。项目建成后,不仅面向北京本地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开放及科研机构,更将辐射天津、河北等地的汽车产业集群,为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企业提供统一的检测验证服务。“这一举措将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尤其为京津冀地区汽车企业提供了高标准、开放共享的检测验证服务,助力区域内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会联合顺义区做好项目协调服务,推动平台早日建成发挥效能。”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该平台不仅是检验检测的基础设施,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当前京津冀正加快构建汽车产业创新共同体,平台将通过技术共享、数据互通,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比如北京的整车研发与河北的零部件制造可以依托统一检测标准实现无缝对接,天津的智能网联场景测试也能与北京的实验室数据形成互补。
未来,北京市还将进一步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供给,加速创新场景赋能,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以该平台为支点,推动京津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转型,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高地。“这把‘标尺’,不仅能丈量当前技术的高度,更能指引未来产业的方向。”行业专家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