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沉浸式参与农耕体验活动。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上周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五谷种植区内一片热闹景象,十余组亲子家庭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参与“路衍芳踪——大汉粮仓·五谷俱全”农耕体验活动,在亲手收割中感受劳作的辛劳,在颗粒归仓中收获丰收的喜悦。
活动现场,同学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割下一束束饱满的五谷果实,将这些“劳动成果”装进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粮仓中带回家,真切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在发掘过程中,曾发现碳化水稻种子。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汉代农耕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更印证了两千年前这片土地上农业的繁荣景象。而此次收割体验活动,正是将这份厚重的历史与当下的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劳作中了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古代农耕生活的理解。
据了解,此次开展活动的五谷种植区位于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南园西侧,这片种植区依五行方位布局,种植了大豆、高粱、芝麻、谷子等五种典型作物,这种布局与作物选择,生动再现了传统农业“顺应天时、因地制宜”的智慧。
作为北京地区首个“馆园一体”开放运营的遗址公园,此次“路衍芳踪——大汉粮仓·五谷俱全”活动,是公园“4+1”科普教育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宣教部负责人王宇表示,希望通过开展此类科普教育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出教室、放下书本,走进遗址公园这个“第二课堂”,深入了解农耕文化。如今,遗址公园已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实践平台,让尘封的历史在生动的体验中真正“活”了起来,也让传统农耕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