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为衔接国家新版建设工程计价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近日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领域8个标准文本修订,推出《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标准文本(2025年版)》等系列文件,涵盖6个施工类、2个监理类标准文本,于9月1日与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同步落地实施。
“此次修订紧密贴合市场化改革方向,将国家清单计价标准的核心调整全面融入招投标环节。”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文本不仅明确了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风险分担方式等关键规则,还新增投标报价澄清说明程序,能提前排查报价文件潜在风险,减少后续合同争议。值得关注的是,文本首次将投标报价β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彻底解决以往计算偏差问题,实现评审效率与履约质量双提升。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修订文件打出“硬性要求+鼓励引导”组合拳。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的政府投资及国企自有资金项目,被明确要求在施工中使用新能源机械;其他区域则鼓励推广应用,并将“新能源机械使用”纳入评分因素。同时,文本新增“全密闭施工技术”“基坑气膜使用”等可填写项,倡导土方作业阶段采用低碳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针对监理类文本,此次修订推出多项便民举措。招标人要求提交的各类承诺书被集中单列,并配套标准化模板,既为招标人搭建“评审加速器+风险防火墙”,也为投标人提供“投标指南针+废标避坑指南”。结合今年7月实施的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新版文本首次清晰区分“保修期”与“缺陷责任期”,将缺陷责任期服务纳入监理范围,还细化了监理酬金计价方式、支付比例及时限,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权责划分。
据建设工程招投标投标管理事务中心介绍,新版标准文本通过细化执行规则、优化评审因素,既能引导投标人合理配置资源,又能鼓励优质优价竞争,将为北京建筑市场公平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