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记者从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获悉,全国首批13家树木医院在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28名专业树木医生已通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标志着我国树木健康管理领域迈入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其中,有5名树木医生来自城市副中心。
首批投用的13家树木医院中,有6家为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范围覆盖海淀、朝阳、大兴、顺义等9个区,将为区域内树木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城市副中心的2家均为专科医院,1家榆树,1家果树。这13家树木医院的建成,是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积极推进树木医院专业化、树木医生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成果。
记者了解到,其中5名来自城市副中心的树木医生,3位来自全国特色榆科树种培育基地盛世润禾苗圃,2位来自专注于樱桃、苹果、桃等水果种植与良种繁育的金果天地苗圃,他们均是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培训,成长为具备园林绿化树木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批树木医生大多拥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工作经验,部分还具备园林绿化高级职称。”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培训部部长林巧玲说。
根据2022年9月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主持起草的《树木医生考核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树木医生”被明确定义为“从事树木的健康诊断、灾害预防、治疗恢复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成为树木医生,不仅要掌握园林养护、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等技能,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实践考核。
林巧玲介绍,建设树木医院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专家服务团为树木开展“健康诊断”,提前掌握树木健康状况与生存风险,进而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同时,医院还将围绕树木复壮、灾害预警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咨询,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
据悉,此次树木医生持证上岗,实现了我国树木健康从业者从传统劳务工、技术工人,正式升级为具备专业资质的“树木医生专家”。这一转变也为城市植物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