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鹏)记者昨天获悉,为深入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局、市通信管理局制定了《北京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建设5G行业专网总数不少于50个,累计打造5G工厂不少于20家,培育综合性、行业性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少于50家。
为了强化试点区域辐射引领,本市将制造业企业集聚、具有良好网络条件与产业氛围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通州区等地区作为试点区域,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区域标杆项目,健全发展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深化行业应用,壮大产业生态,优化公共服务。推动试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全国、区域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产业集群。定期开展评估,逐步吸纳其他区域参与试点工作,进而在全市形成协同创新、集群发展的工业数字化产业生态。
本市将推进工业5G网络建设。在现有5G网络覆盖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制造业重点发展区域和企业密集区域,优先开展5G网络优化、工业5G专网和5G-A网络部署,支持以企业网络建设改造为目标,基于工业企业差异化需求制定虚拟/混合等多种类型工业5G专网建设方案,建设5G行业专网不少于50个,全面强化5G对典型工业场景的支撑能力。
北京还会探索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推动北京市基础好、实力强、有需求的重点企业开展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支持对行业大型龙头企业或数据安全性、网络性能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场景,深入挖掘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建设需求。加强工业生产与5G网络的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用网能力,推动基于独立专网的应用创新。
为了加快产品设备研发,本市会加强5G RedCap、5G-A芯片、工业5G网关、一体化专网设备等核心元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推广,丰富工业5G终端设备品类,强化产品供给。探索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工业无源光网络(PON)、IPv6、信息模型等通信技术与新型工业网络产品融合攻关。
本市会加快培育典型应用场景,结合北京高端制造业特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电力、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以成熟应用场景为牵引,场景化、图谱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和流程,实现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生产现场监测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加强5G-A、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融合应用,培育50家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不仅如此,本市还将推进5G工厂建设,发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生物医药等本市重点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5G工厂建设落地和典型方案推广,打造20家以上5G工厂。加速5G-A在5G工厂升级部署,推动开展5G工厂评测认证,以测促建提升5G工厂建设质量。
作为重要一环,本市也要加快AI融合力度,基于“5G+工业互联网”技术,发挥制造业龙头企业数据场景、大模型服务商技术及工业AI服务商渠道优势,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工业垂类大模型并加强跨领域融合。支持工业智能体建设推广,聚焦多类工业场景构建智能体,鼓励打造高性能通用智能体,支持企业将5G技术与大模型相结合,鼓励多智能体交互协同,聚焦“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低成本数字化通用工具,加大培育力度。推动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