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群琛)记者从《副中心会客厅》之特别节目“瓣瓣同心”了解到,张家口市沽源县依托在丁庄湾建成的红色教育基地,传承当地特有的红色基因。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基地早已不是一座“展馆”,而是一条沟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丁庄湾的红色教育基地人流如织。沽源县博物馆馆长李东篱介绍,沽源县丁庄湾的红色基因,始于一段满是血泪却又充满不屈的岁月。早在1945年7月7日,中共沽源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丁庄湾行政村缸房窑子自然村,这让丁庄湾成为沽源最早、最重要的革命老区,也为当地红色文化埋下了“根”。
回溯更早的历史,丁庄湾一带曾历经多重磨难。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军入侵,国民党军队节节退让,签订《大滩口约》《秦土协定》等屈辱条约,沽源多数地区沦陷。但正是这样的绝境,催生了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比如抗日英雄白玉山率部血战小河子城,三天三夜坚守不退;吉鸿昌将军率军挺进沽源,写下“莫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诗句,点燃抗战士气;八路军平北军分区部队也在此打响坝上抗日第一枪,逐步建立起抗日根据地,直至1948年沽源全境解放,结束了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为了留住沽源县这段红色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丁庄湾红色教育基地应运而生,如今它已成为京张文旅产业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记者得知,基地通过红色文化广场、革命陈列馆、民俗文化馆三大核心区域传承红色记忆。
李东篱介绍,丁庄湾红色教育基地早已不只是一个“展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这里,党员们面对党旗墙重温入党誓词,孩子们听着英雄故事懂得珍惜和平,游客们在历史与民俗的交融中,读懂了“红色沃土”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