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群琛 关一文
记者从2025北京文化论坛预热采访活动中了解到,北京市持续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并借助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在钟鼓楼、先农坛等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举办活动,为暑期来京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不断深化北京中轴线保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中轴线保护的机制与制度更加完善,并通过育才学校搬迁新校址、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腾退等项目助力老城整体保护进一步加强。
钟鼓楼恢复历史原貌
北京旅游的众多打卡地中,位于中轴线上的钟鼓楼深受旅游者欢迎。如今北京进入暑期旅游高峰,加上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钟鼓楼游人如织。身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站在红墙边上拍一组时尚大片、登上钟鼓楼眺望一下古今同辉的北京城,或是在附近的咖啡馆放空一下午……每个人都有自己打开钟鼓楼的方式。
为了更好利用钟楼、鼓楼两座建筑,弘扬悠久历史文化,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分别在两座文物的一层设置展览。记者得知,目前鼓楼一层开设了“时间的故事”主题展览,而钟楼一层则是临时展览所在地。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副所长余慧介绍,今年年初钟楼一层开设了生肖主题展览,目前“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正在展出。
该展览共分为三个板块。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讲解员沈一凡介绍,展览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北京自元朝建城以来,一直到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变化,目前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第二部分则聚焦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变迁,其中包括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北京中轴线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科技感十足,一个可互动的多媒体装置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面前的屏幕上罗列出北京中轴线的全部15处遗产点,游客点击自己喜欢的景点后,该景点的三维成像清晰图就出现在屏幕上。同时面前的墙壁还滚动播放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动画,带领观众实景游览北京中轴线。沈一凡说:“展览通过超百件融合史料对比、数字技术及当代创作的展品,生动诠释了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和’哲学价值,打造虚拟创意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典范样本,让这条千年脊梁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互动的文化长廊。”
余慧介绍,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通过对钟鼓楼进行大规模修缮,并对两座建筑一层的现代装置进行拆除,进而恢复了各自的历史原貌,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古建音乐会等充分利用两座古建的一层空间。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已经一周年,余慧直言钟鼓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研学团队的增加,“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研学团队前来参观钟鼓楼。”她认为,这一现象折射出公众对于文化遗产认知的改变与升级,此前游客们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如今公众更愿意走进古建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庆成宫可以直达“一亩三分地”
下午5时,游览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观众陆陆续续走出北门,他们意犹未尽,口中仍在不停讨论着参观的细节。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之一,先农坛以及周边的古建筑群以其独有的皇家祭祀农神的文化、精美的古建以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出品的文创深受游客喜爱。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也在不断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博物馆馆长薛俭介绍,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博物馆先后开放了神仓院落与庆成宫院落,其中庆成宫的开放,填补了先农坛外坛区域开放的空白,在庆成宫开放之前,先农坛只有内坛部分区域开放。“对于游客来说,多了一处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对先农坛而言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庆成宫建成570多年以来首次向社会公众开放,让观众能够走进庆成宫,感受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恢宏气势和稳重对称的格局。”
此外,薛俭说伴随着育才学校的搬迁,庆成宫与内坛之间的通道就会打通,届时游客从庆成宫就可以直达内坛的“一亩三分地”。未来,随着先农坛整个区域腾退开放和遗产价值阐释体系的完善,不仅要把先农坛打造成市民的文化休闲地,还要采取国际表达的方式来讲好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中华礼仪文明,努力把先农坛打造成打造成为当代城市“会客厅”。
文创圈持续火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就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出品的。记者得知,除了天宫藻井冰箱贴以外,博物馆还有300多款文创产品在销售,包括先农坛内涵、北京中轴线、古建筑元素、农耕文化元素等产品。薛俭说:“自申遗成功以来,一年的时间销售文创产品51万多件,销售总额达4600多万元。未来除了利用建筑文化开发更多文创产品外,还将利用‘一亩三分地’的文化内涵开发出既能吃又好玩的文创产品来,不仅要让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还要让文创产品上大众餐桌。”
白塔文化周展示中外文化特色
西城区白塔寺也是来京旅游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如今,白塔寺大觉宝殿中正在展出“物泽天华—唐卡艺术与天然颜料展”,来自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展品向观众展示唐卡及其制作技艺的绚丽。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副研究馆员康蕾介绍,该展览是“2025北京白塔文化周”的内容之一,将展出至10月19日。记者得知,本次共展出唐卡20余幅,大多创作自清代,而颜料则是地质博物馆收藏的天然矿石颜料,为绘制唐卡所用。
康蕾介绍,2022年白塔寺立足于自身文化特色,并根据馆藏文化资源策划白塔文化周。活动通过开幕式、主题展览、公众教育活动、讲座等形式宣传白塔寺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色。白塔文化周举办以来,每年都会举办2-3场展览,展览的主题均是介绍中西文化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白塔寺文化的方方面面。
文化市集也是白塔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康蕾介绍,每年文化市集都分为尼泊尔主题市集与中国特色文化主题市集。今年尼泊尔主题市集以塔为中心,同时引入当地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进行销售;而中国特色文化主题市集则邀请了诸多北京地区的文博单位,展示各自古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