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46期 >2025-08-20编印

卫星电话架起“空中生命线”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宇 实习生 罗乐渝

“闺女,是妈呀!”老人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而电话那头也传出了哭声,“妈,你在哪儿?安全吗?没受伤吧?房子怎么样……”听到女儿的关心,老人哽咽着说不出话。一直举着卫星电话的消防员潘月鹏在一旁安抚:“大娘,别急,慢慢说,您现在安全了,让闺女放心。”

这是发生在7月28日怀柔抗洪抢险一线的感人一幕。记者采访发现,此次抢险救灾中,当传统通信手段受到严重影响时,卫星电话架起了“空中生命线”,具备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也在突围“信息孤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9月,本市相关部门已推动密云、怀柔、延庆、房山等7个涉山区941个山区村实现卫星电话全覆盖。

救援回顾

全村靠一部电话报平安

作为第一批到达的消防队员之一,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通信助理潘月鹏除了救援,还肩负一项重要任务:携带一部卫星电话,及时与指挥部汇报前方灾情,包括受困人数、道路房屋受损及物资缺乏情况等。

在受灾严重的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刚一进村,消防员就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手机没信号,啥时候有网?”“一直联系不上家里人,怕他们着急”……村民们急切地询问着。

潘月鹏刚从背包里取出电话,人群中立刻有人请求道:“能帮忙给外面的家人报个平安吗?”随着“消防员有卫星电话”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村民赶来,在村委会前自发排起一条四五十人的长队。

“我把电话开免提,大家尽量长话短说。”小潘手举卫星电话“搜星”(搜索空中的卫星信号),不断调整角度后,“对星”成功。为保持信号稳定,他的手臂高度和角度要尽可能保持不变。

“联系上闺女,我也放心了,感谢你们……”等四五十个村民全部打完,这场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平安热线”才告一段落,潘月鹏也终于能放松一下早已酸痛僵硬的手臂。

使用技巧

调整好角度“搜星”是关键

在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记者见到了一部国产品牌卫星电话,消防员曾带着它增援密云和怀柔的抗洪救灾。

卫星电话其貌不扬,机身也只有巴掌大小,上下分为屏幕和按键,猛一看很像以前的小灵通,它特殊的地方在机身一侧,有一根可以旋转伸开的天线。

大兴区消防支队信息通信科科长杜浩田介绍:“卫星电话操作简单,根据屏幕提示信息调整‘搜星’角度即可。”在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场,两名消防员为记者演示了卫星电话的使用方法。开机后,卫星电话屏幕跳出4栏关键信息:设备所在经纬度、对准的方位、俯仰角度及是否有信号。

“现在设备提示,对准的方位保持不动,但俯仰角度需要向上翘起。”消防员一边轻微转动电话,一边观察屏幕,不到两分钟,屏幕提示有了变化,“当方位栏和角度栏都出现‘请保持不动’的绿色字样时,意味着‘对星’成功,下一步就可以输入手机号码拨打电话了。”

并非万能

卫星电话也会掉线“罢工”

记者了解到,以密云区为例,截至今年5月,全区184个山区险村全部配备了卫星电话,确保紧急情况下始终保持通信畅通。

然而,在“卫星电话村村通”的情况下,为何此次灾害发生初期,仍有“失联村”存在呢?记者采访发现,多种因素会影响卫星电话发挥作用。

“卫星电话不是万能的。”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信息通信科科长徐瑞欣说,卫星电话使用时受地形、天气、树木、建筑物等影响,“比如在山谷里、云层很厚或正在下雨,卫星信号就会衰减,因此在‘搜星’时应选择空旷无遮挡的地方。”此外,不同品牌的卫星电话所对应的卫星及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搜星”效率和通话质量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