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44期 >2025-08-18编印

“两山”理念绘就副中心生态迎新向绿
全国生态日北京主场活动在副中心举行
刊发日期:2025-08-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近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北京主场活动现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活动上发布了北京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成果,从“APEC蓝”成为“常态蓝”,到“千园之城”推窗见绿,从能源结构“去煤化”到绿色经济蓬勃兴起,京华大地生态底色持续擦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为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北京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实践书写生态奇迹。实现了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6%,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发达国家三十年的治理历程,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全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PEC蓝”“阅兵蓝”成为市民日常可见的“北京蓝”,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盛赞为“北京奇迹”。

北京市水生态修复成果显著,通过全流域治理让“清水绿岸”回归城市,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九年回升,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昔日干涸的河道重现“碧水穿城”波光粼粼,一批“水秀而可近、岸绿而可亲”的滨水景观带成为市民休憩好去处。

同时,北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大尺度绿化和精细化建设拓展生态空间。生态管控体系不断强化,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全面落地,生态控制区占比提升至75%以上,27.5%的市域面积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为城市生态筑牢“安全屏障”。2012年以来新增造林245万亩,相当于238个奥森公园,森林覆盖率从38.6%跃升至44.95%,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

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展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为代表的副中心绿色建筑背后,是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的“两个百分百”绿建执行标准,构建起全国领先、体系完善,涵盖实施管理、绿色施工、智能建造、信贷支持等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伴随着地下东六环通车、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北京城市副中心“十一横九纵”道路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交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同步举行的“凝新向绿·共生未来”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创新展上,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纷纷展出了企业绿色发展规划和科技成果。

“这款阳台光伏简易安装之后,可直接插入居民用电插座,实现家庭优先使用太阳能发电,并且和我们的AI光伏绿电全链智控云相连,实现智能运维监控。”中瓴星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市场部负责人李萌向游客讲解着茶几大小的光伏设备可以如何改变居民生活,让绿电走进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池阳 实习生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