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团在“昆虫旅馆”间穿梭,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打分。
本报记者 郑实 通讯员 祁绍桐
炎热尚未消退,漷县集体林场绿意盎然。近日,百名“护林能手”俯身于林场树丛间,手指翻飞,将树枝、树皮、干草等天然材料巧妙拼接。一座座造型别致的“昆虫旅馆”渐次成型——蜂巢状结构为蜜蜂安家,多层孔洞吸引瓢虫栖息,缠绕的秸秆成了螳螂的庇护所。
来自北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协会的专家和林场资深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委团,穿梭其间,从实用性、创意性与环境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打分,现场俨然成为生态匠人的“创新工坊”。
“通过比赛,我们对科学护林的理解更深了,也更有信心守护好副中心的这片绿色。”刚刚完成作品的漷县集体林场的护林员徐建春擦着汗,脸上洋溢着自豪。
这场以“共建生态微家园”为主题的漷县集体林场昆虫旅馆生态护林技能竞赛,生动诠释了“当好主力军 建功副中心”的竞赛精神,也拉开了通州区劳动和技能竞赛如火如荼画卷的精彩一角。
今年4月以来,全区各街道乡镇总工会和卫健、教育两大产业工会齐发力,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与职工技能提升需求,铺开近50场专项竞赛。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从生产线到服务岗,“比学赶帮超”的热浪席卷副中心。此外,入驻副中心的企业也主动融入浪潮,漷县镇的德威土行孙公司近期举办了精工组装技能大赛,工人们在水平定向钻机组装台前凝神屏息,分毫误差决定胜负,诠释着“匠心传承”的竞赛内核。
记者从通州区总工会了解到,这场贯穿4月至10月的全区性竞赛,以“区级统筹+基层落地”双轨推进。区总工会设立专项资金,为各街道乡镇及企业工会配套资金、定制方案,保障劳动和技能竞赛顺利进行,确保赛事“接地气、见实效”。“我们举办竞赛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搭平台、促提升、强支撑。”通州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竞赛设计上紧扣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要求实操技能占一定比例,重点考察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功夫,奖励机制兼顾精神荣誉与物质激励,特别设立了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竞赛项目和优秀技术能手等区级荣誉,为技能人才成长开辟广阔通道。”
以赛提技,以技促兴,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热潮正为副中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凸显,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通州区以竞赛为杠杆,撬动职工从“工”到“匠”的跃升。这些竞赛单元精准呼应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生态宜居需要绿色技能护航,高端制造依赖精工标准,城市治理依托专业的精细化服务。正如漷县镇总工会专职副主席李艳梅所言:“昆虫旅馆虽小,却是共建生态家园的重要一环。职工以‘主力军’的担当锤炼专岗技能,才能筑牢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时值八月,竞赛仍在如火如荼推进。这场覆盖全域的技能大练兵,正汇聚起全区职工的磅礴力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宏伟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工匠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