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30期 >2025-07-29编印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感受千年风华
刊发日期:2025-07-2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赵鹏)从通济渠的漕运船歌,到唐诗里的中原风华,郑州的运河故事,是流动的文明史诗。记者昨天从首都图书馆获悉,2025“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循着千年运河的脉络抵达河南郑州。本次活动以“天地之中 诗河交响”为主题,将郑州运河的漕运记忆与唐诗的千年风华交融共生。

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说:“读懂中国要从郑州开始。”最早的“中国”是在郑州形成并叫响的。中华文化在郑州书写最早篇章。郑州甲骨产生了最早的述事之作。诸子百家时,郑州人勇夺散文先声。郑州人的歌唱占据了《诗经·国风》中的六分之一,郑州人书写的唐诗近万首,诞生了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颀、郑虔、胡令能等唐诗巨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州市作协名誉主席程韬光认为,大运河为唐诗流传、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商业繁荣,催生了勾栏瓦舍、书肆驿站等文化消费场景,为诗歌的记录、流通提供了物质支撑。运河沿线的驿站既是交通节点,也是信息中转站,形成了“朋友圈”式的即时互动。甚至日本遣唐使在大唐搜集白居易的全集,也是沿着运河水系,将中原大地上流传的白居易佳作一一收录,让这位“诗魔”的作品跨越重洋。

当天在郑州图书馆现场,还特设运河主题文化市集。首都图书馆、郑州图书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单位的众多特色文创产品在现场展出。市集中的沉浸工坊前,读者可亲身体验糖人、糖画、木版年画制作、剪纸和古琴演奏,郑州的文化记忆在指尖的甜香、木版的纹路与琴弦的余韵中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

为“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郑州站独家定制的城市漫游活动也同步展开。阎铁成与北京青年报视频部主持人胡莎莎带领参与者开启城市漫游:在商都遗址博物院,寻觅3600年前世界上第一城的繁盛;漫步杜甫故里,探访诗圣成长的轨迹;再到双槐树遗址解读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密码;驻足汉霸二王城,了解鸿沟的历史,感受楚汉争霸的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