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29期 >2025-07-28编印

北京印发绿道系统建设“绘本式工具书”
刊发日期:2025-07-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记者昨日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绿道系统高质量建设指南》印发,鼓励采取“边界退让+开放共享”策略,鼓励水务闸坝、交通围栏等设施向绿道空间让渡;引入品牌首店和特色IP激活绿道沿线商业活力。据悉,该指南的印发旨在进一步推动2024年4月市政府批复的《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3—2035年)》落地实施。

“本次印发的绿道指南是对绿道规划目标要求的具体化、场景化、实操化,是服务本市绿道高质量建设的小百科,也是面向群众和管理者的绘本式工具书。”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说。《绿道指南》结合管理主体将绿道划分为城镇休闲、滨水游憩、社区、山区森林4种类型,针对规划、建设、管理3个阶段,梳理福州、香港、日本和歌山县等国内外37个城市,174个案例,面向人群的使用需求,形成19个场景并细化为70项任务、140个提升改造要点。

那么这本绿道指南如何使用呢?为方便快速查询,指南同时提供了按部门、事项、情景索引3种查询方式。以按事项查询为例,指南从促进游径畅通、完善配套设施、激发消费活力、提升空间品质、加强政策支持等五个方面,结合全龄人群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和感受,提供精准的绿道提升方案。

记者注意到,指南内容并非干巴巴的条款,而是结合案例便于理解、示范应用。比如对于绿道经过的路桥断点,指南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上跨天桥、下穿涵洞等形式连通,并举了亮马河改造的案例,通过燕莎桥下设置滨水通道,实现与河道和景观节点的有机融合,还利用通道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宣传展示空间展示亮马河变迁。环二环绿道鼓楼桥段,增设了休憩座椅、吧台桌、高杆灯等设施,已形成日间周边居民晒太阳,夜间上班族遛弯看光影的差异化使用场景,指南因此提出鼓励全时使用、提升安全保障、完善配套设施等。

绿道建设也需要政策支持,指南提出如何加强政策支持的方法。如拓宽参与绿道建设和管理运营的渠道路径,充分调动市场、市民参与绿道管理运营的积极性。探索社区绿道“先建后补”模式。鼓励各类有条件的园区、社区休闲道纳入社区绿道,政府对其建设成本、维护管理进行奖励和补贴等。

记者了解到,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近日已同市园林绿化、水务部门就《绿道指南》开展了宣贯培训。未来将继续坚持“多规合一、多道融合”的绿道规划建设理念,结合绿道规划的实施和绿道指南的应用,更新北京市优秀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