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27期 >2025-07-24编印

无论骑多快都是“25” 仪表盘作假成本低
电动自行车解限速有人动歪脑筋
刊发日期:2025-07-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景一鸣 陈圣禹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一些新措施对解限速问题有了更强的约束。当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对本市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严查之下,一些商家在解限速上又动起了歪脑筋——电动自行车仪表盘上显示的最大数值只到25公里/小时,无论车骑得多快都不会“超速”。

“假限速”猫儿腻暗藏

“现在买车有优惠,而且按新国标,您9月1日以后再买的车就只能跑‘25’了。”在一些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新国标的限速要求成了商家的促销噱头。

短视频平台上,新国标也成了“流量密码”。“新国标限制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说法甚至成了固定文案,相关视频内容十分相似,且因为涉及新国标,都获得了较多关注。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2018年的版本就明确将限速标准从此前的20公里/小时调整至25公里/小时,且从2019年开始实施并沿用至今。而即将于9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中,限速标准并无变化。

记者调查发现,销售门店经营者之所以拿新国标当促销噱头,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方面,在新国标中,虽然限速标准仍然是25公里/小时,但是在防止非法改装、系统篡改等方面强化了要求。这就意味着,今后解限速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品牌厂家已做出调整,一些不符合新国标的车型逐渐停止线上销售,因此,线下销售门店需要赶在新国标实施前清理库存。

近半个月来,记者暗访了本市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一些经营者说,解限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否则车很难卖,“你骑骑就知道了,没人能说你超速。”

根据经营者的说法,记者找了一辆合规车与一辆超标车,进行了多项对比实验。将两辆车后轮悬空,调速转把拧到底,观察仪表盘发现,合规车与超标车的仪表盘均显示为25公里/小时。随后记者骑车上路,把超标车的调速转把拧到底,车身瞬间超过了合规车,甚至车速超过了部分同路段行驶的机动车。此时仪表盘上显示的数值仍为“25”。

在晚高峰时段记者骑合规车上路,发现当时速保持在25公里时,路上的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都超过了自己。

不少车辆仪表盘作假

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实验过程中发现很多人的电动自行车都已解限速。“买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以为就是正常显示呢,我说我这个‘25’怎么这么快!”有车主说。

业内人士说,目前解限速主要是通过解码器修改系统参数和直接更换控制器来实现。这些办法操作简单,且从车辆外观上看不出差别,仪表盘的数值也不会突破“25”的法定要求,隐蔽性更强了。“但是,无论用哪种办法解限速,最大的安全隐患都会体现在消费者的骑行过程中。解限速后的车辆参数发生了变化,制动系统可能超过负荷。”

记者调查发现,改装操作不仅存在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环节,还普遍出现在车辆的售后服务、维修、二手市场交易等各个环节。

记者探访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时,询问解限速问题,得到的答案大多为“买车后会帮你弄一下”。具体怎么“弄”,经营者不会详细告知。在交易完成前,无论是店里看到的,还是消费者正在购买的,基本都是合规车,解限速的操作大多发生在销售环节之外。很多消费者提到,购车后,车被商家推到了店外,不知道去了哪儿,再推回来的时候,限速已经解了,连车牌都上好了。

更换车辆的控制器也不难。在四惠地铁站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记者看到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修车店,店员展示了不同型号的控制器,更换控制器仅需要百元左右,且立等可取。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仪表盘作假的超标车在本市存量较大,“执法压力仍停留在交管部门的末端执法,而安全隐患都在骑行者身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如何“消化”存量超标电动自行车是未来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王鹏建议,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旧车回收置换,提升市民置换合规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零部件应“赋码生产”,对包括生产、销售、维修等全产业链进行严查,杜绝零部件流入非法改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