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20期 >2025-07-15编印

让“微治理”焕发勃勃生机
副中心有两万楼门长 编织温度与活力社区治理网
刊发日期:2025-07-1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支由2万余名楼门长组成的特殊队伍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他们中有“钥匙管家”周治国,9年如一日为邻居保管家门钥匙;有“一米高度观察员”于沐晗,用童真视角发现社区隐患;还有心理咨询师于伟娜、小品达人孙彩英、暖心送菜员宋学强……楼门长们用各自的专长和热情,编织出一张充满温度与活力的社区治理网络,让“微治理”在寻常巷陌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周治国

9年为8户居民保管钥匙

您愿意把自家钥匙交给非亲非故的邻居保管吗?在紫荆雅园小区251单元,楼门长周治国手中保管着8户邻居家的钥匙,其中最久的一把已经保管了9年。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独居的张大姐大病初愈,腿脚还不太利落,但闺女工作太忙,实在没法天天来照顾。情急之下,张大姐的闺女找到了住对门的周治国,红着眼眶说:“我想放您这儿一把钥匙……万一哪天我联系不上我妈,请您进屋瞅一眼……我真怕她摔着了没人知道。”

周治国先是一愣,随后马上答应下来:“没问题!我在写字楼安保部工作,安全防护是我的专长。放心吧!”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周治国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去张大姐家聊会儿天,家里做了排骨、饺子,也都会给大姐送去一盘。

渐渐地,这事儿在邻里间传开了,大伙儿纷纷推选他当楼门长。这下周治国更忙了,邻居外出旅游,给花浇水、给宠物添食这种事儿,全都托付给他,甚至家里搞装修,也要请他来帮着参谋……“我爱人特理解,跟着我一起忙。”周治国说,“楼上楼下住着,都是缘分。人家留下的是钥匙,开启的是信任。”

于沐晗

“一米视角”巡查社区隐患

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能当楼门长?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博客园小区,于沐晗小朋友正跟姥姥一起在楼道巡查呢。

博客园小区已经建成20年了,但走进于沐晗负责的楼门,墙壁上的图画透着可爱、温馨、细致——大树、花草、云朵,曾经有些突兀的线管,也被装饰成了绿萝的枝条。这些创意,都来自于沐晗和她的小伙伴们,家长、社工再进一步细化,最后聘请专业人员绘制。

“姥姥,这里有隐患。”于沐晗身边,楼道里的弱电箱敞着门,里面有挺大一圈电线。姥姥和记者走了过去,试了好几次依然关不上。“沐晗,先离那远点儿。咱们跟社区、物业说一下,报修之后很快就能解决。”

在博客园小区所在的运乔嘉园社区,总共有20来位小楼门长,都是住户家的小朋友。社区工作人员说,小楼门长们每天利用上下学时间,以独特的“一米视角”发现许多成人容易忽视的问题。头两天,有位住户家装修,工人搬运建材的时候,在单元门前遗撒了3个小铁钉,也是小楼门长在巡查中发现的。

于伟娜

用心理学打造心灵港湾

心理专家当上楼门长,除了能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发挥一技之长,还能干点啥?朗清园南社区的于伟娜给出了答案。刚当上楼门长1个多月,这位有10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新手”,已经开始用专业特长张罗起暑期活动了。

51岁的于伟娜留着清爽的短发,跟人交流前,先是一个灿烂的微笑,“我觉得身为楼门长,应该把邻居们都凝聚起来。往后,谁家有了困难,大伙儿都出谋划策搭把手,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这刚上任,头一回搞活动,打算先和其他两个单元联手试试水。”于伟娜翻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写着活动安排:小学生们将在露天广场与家长一起开展踢毽、跳绳等团体项目;中学生们将在下沉广场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类运动……“从心理学角度讲,团体项目有助于锻炼家庭协作能力,竞技类运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们释放学业压力。”

虽然还是新手楼门长,但于伟娜对自己的期待很高:“楼不仅是大家居住的空间,更要成为滋养心灵的港湾。”

宋学强

把空闲时间献给社区邻里

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在西上园小区,65岁的宋学强拎着10来斤新鲜蔬菜,额头上冒着汗,却朝着与自家相反的方向走去。

“退休以后,我不光当上了楼门长,还是街道‘精微计划’的志愿者呢。送菜到家就是送爱到家!”宋学强说,每周五,与街道合作的农庄都会把爱心菜送到社区,再由志愿者们分发给特困老人们。这项暖心服务已经坚持了6年。

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把菜放在椅子上,自己也坐下来歇歇脚。“我觉得,楼门长和志愿者很像,都需要公益心、责任感还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不喜欢玩牌、旅游,也不爱钓鱼、骑行,最大的“特长”就是爱好少、空闲时间多,“孩子在国外工作,根本不用我们老两口操心。”

这个“特长”,让宋学强在小区里认识了不少熟人,也收获了不错的人缘,大伙儿对小区有啥想法,都愿意先找他聊聊。短短几年时间,他已成为社区治安志愿服务队主力,无论雨雪天还是节假日,都按时到岗参与执勤。“甭管是楼门长还是志愿者,都要当好‘五大员’——政策宣传员、矛盾协调员、文明劝导员、邻里服务员、民意信息员。”他说。

孙彩英

编小品说透社区那些事儿

天时名苑小区有一位会编小品的楼门长——孙彩英,她带领居民组建正声话剧社,自编自导了《楼道变形计》《楼道风云》《扰民风波》等10多个与楼道堆放杂物、文明养犬、高空抛物相关的小品。每次社区搞文艺演出,话剧社的小品都备受期待。

孙彩英在妇产科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搬到天时名苑小区,一晃已经10多年了。从医生到喜剧人,为啥转变这么大?“因为咱是楼门长,得想方设法劝大家遵守居民公约啊!”孙彩英说,自己是辽宁人,有那么点儿“喜剧天赋”,凭借这个特长编写的小品,能够以更加柔性、贴近生活的方式劝阻不文明行为。

劝阻不文明行为,光靠小品当然不够。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天时名苑建立了楼门长微信沟通群,由专人管理群消息,形成楼门长及时上报、社区快速处置的模式,有效实现未诉先办。社区每月还会召开楼门长联席会议,总结各自工作情况并组织互评打分,对考核合格的楼门长给予积分奖励,积极推动楼门长参与社区治理。

本报记者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