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19期 >2025-07-14编印

《杨家岭的春天》舞绘延安
多校联创版画风舞剧震撼亮相
刊发日期:2025-07-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昨天下午,以“以舞为笔绘延安,以艺联学传精神”为主题的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主创见面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办。该剧核心主创、演员及合作院校代表齐聚一堂,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这部深刻反映延安文艺精神的舞剧创作历程,该剧将于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是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舞蹈学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联合于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推出的赓续革命文艺精神的作品。该剧通过“厚土”“破晓”“永生”三段篇章展现文艺工作者在延安的思想升华与艺术实践,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创制团队,历经三年的精心创作与严苛打磨,创作初期主创人员曾多次赴延安采风,走访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

“我们从经典延安木刻版画中汲取创作灵感,将其融入具有当代风格的汉族民间舞蹈中,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舞蹈+版画’的独特审美样式与风格。”该剧总导演张晓梅介绍,该剧在北京、延安、鄂尔多斯等多地组织召开20余次专家、观众研讨会,广泛吸纳意见,围绕着“能看懂、被感动”的要求打磨修改,最终呈现出一台彰显时代精神、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目前已经完成近40场演出,累计观众5万余人次。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以艺术家群体为主角,展现他们在现实生活熔炉中的思想转变与精神升华。“这个‘转变’是最有价值的。”主演汪子涵结合现场展示的版画向观众分享,从饰演版画家到文学家,自己在几轮排练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版画中记录的延安时期生活、战斗场景及人物风貌——特别是当年觉醒并奔赴延安的文艺青年,如何融入火热生活、经历思想淬炼,最终成长为文艺战士的心路历程,转化为舞台上动态的舞蹈语汇。

这部剧也是“联学”致力于传承的延安精神内核的艺术化呈现。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与北京舞蹈学院、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创排过程中,通过跨院校、跨学科的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联动,共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活动当天,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代表剧院,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代表学院,分别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于婉莹颁发捐赠收藏证书,其油画作品《人民的延安》被正式收藏。该画作是于婉莹为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特别创作的,她从舞剧叙事与延安木刻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村民豆选的温情场景与舞蹈肢体语言相融合,重构了延安精神的生活图景与艺术温度,绘就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的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