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通州段将拆除橡胶坝,并新建钢坝闸,增强水资源调度能力。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近日,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通州段)取得重要进展,已正式进入地基施工阶段。该工程作为北京市2025年度重点项目,对于提升区域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通州段)北起顺义通州界,南至京冀交界,全长37.6公里,计划于2026年6月底完工。目前,工程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各类施工设备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据悉,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以“精野结合、大林大水”为设计理念,在工程建设上亮点颇多。其中,将拆除3座橡胶坝,并新建兴各庄闸。新建的兴各庄闸是一座9孔的35米乘5米底轴驱动翻板式平面闸门,建成后预计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钢坝闸。其设计常水位为16米,建成后可实现河道水位从16米到11米的高差调整,相比原橡胶坝,水资源调度能力更强。同时,兴各庄闸所在位置将把河道宽度拓宽近一倍,最宽处达到420米,有水河道宽395米,呈现开阔水面,还将同步修建水闸生产用房、下河坡道、鱼道、输水涵洞和检修廊道等。整个工程完工后,潮白河通州段堤防防洪标准将提升至50年一遇,副中心段更将达到100年一遇。此外,工程还将同步形成森林湿地群落,打造“一脉揽三园,双环链多景”的生态格局,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新地标。
通州区水务局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为确保地基施工科学有序开展,区水务局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单位,依据潮白河地质条件与工程需求,反复研讨优化地基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水务局工作人员每日巡查督导,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细致检查,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对地基承载力、压实度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测,确保地基稳固可靠。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地质问题,水务局积极组织专家会诊,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同时,区水务局积极对接住建、交通等部门,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交通疏导方案,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加强与环保部门协作,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治理、废水处理等环保措施,实现绿色施工。此外,还定期组织召开工程建设推进会,梳理施工难点堵点,明确各参建单位责任与时间节点,形成工作合力,加速推进地基施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