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62期 >2025-04-21编印

十四公里空中花园正在塑造
期待地上东六环变身高线公园
刊发日期:2025-04-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城市副中心正在上演一场新的“空间塑造”——东六环高速路正华丽转身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线公园。长期参与城市副中心相关规划设计的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河北雄安分院院长恽爽介绍,东六环正在重新定义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新范式,助力副中心打造出更精彩的城市空间。

打破常规激活城市价值

恽爽表示,这座长约14公里、宽约300至500米、用地面积约545公顷,纵贯南北的“空中花园”不仅保留原有路基记忆,更将大幅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串联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打造未来城市活力新地标。

据恽爽介绍,六环高线公园通过将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将原有道路及绿地改造为一条14公里长的线性公共空间,串联缝合两侧的重点功能区,使其面向六环公共空间协同一体化发展,打通东西向的交通连接,同时串联两侧城市绿廊,形成绿色空间体系。六环高线公园规划图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六环高线公园的建设也是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实现城市激活的典范。

引领绿色发展革命的六环高线公园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一个具有高度功能混合、丰富活力支撑、两侧关联发展的城市复合区域,从策划运营角度对城市业态和环境品质进行综合提升,形成公共空间的深度交融模式。

空间创举领跑世界之最

六环高线公园的空间特征具备独特性,承载着更为综合的城市梦想。其明显呈现“带状”特征,利用六环路基及桥梁改造和连通,形成7.5公里的南北主慢行通道“四道系统”全线贯通,其中包括漫步道+游览车道(6米)、跑步道(3米)、骑行道(4米),其中骑行道布局于东侧较静谧环境,漫步道布局于西侧较活泼区域,跑步道则居中布置,骑行道与含章园小区至行政办公区自行车专用道等慢行系统连片成网。

在此基础上,各区段完善落实次级园路,与城市道路系统高效衔接。恽爽称,通过与国际和国内较为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带的案例进行对比,六环高线公园在长度、宽度和面积上均为世界之最,因此,六环高线公园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公共空间带,而不是哪个功能空间的附属,这也决定了其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一个多元功能和要素复合的空间。

绿色引领绘就生态蓝图

在恽爽看来,六环高线公园的设计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空间体系、生态本底营造、资源利旧更新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六环高线公园构筑生态本底,将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提升至80%,大幅增加了城市绿量。公园内规划了乔木、灌木、草坪等多层次绿化体系,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空间。在此基础上,公园构筑栖息地网络,塑造1条南北向区域生物迁徙廊道、结合北运河、运潮减河和萧太后河的3条东西向区域生物迁徙廊道,结合含章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古镇等两侧绿地,共筑4大典型生物栖息地。

不仅如此,六环高线公园在长约9.2公里的入地改造段中,将约6.1公里的剩余原路基灵活改造为绿化种植、硬质铺装、活力设施或延续场地记忆肌理的建筑物等。

在六环高线公园内植入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也是一个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该措施突破了传统公园绿地单一绿化的模式,以策划运营为抓手,以人的多元需求为导向,加强绿色空间的复合利用,建立全龄友好、四季覆盖、兼顾昼夜的活力体系,活动场地比例约15%至20%,活力密度(300米服务半径)达到100%。如分别在北、中、南植入了3个集中体育公园共100余处各类体育场地,通过均衡布局全面补足市民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不仅填补了城市体育设施的空白,更使其成为一座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全民健身的绿色运动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