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若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通州区与昌平区同步完成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全国“双首单”。通州区案例为特殊需要信托。通州区居民田女士将其名下房产置入信托,为其自闭症患者儿子的终身照护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
“对于我们自闭症家庭来说,最大的担忧就是如果我们以后不在了,孩子怎么办?”田女士在三年前曾办理了中国自闭症家庭的第一单现金信托,那时候还没有不动产信托。2024年1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明确了财产登记的“三步走”流程,即预登记→签订信托文件→不动产转移登记,并探索税务处理等配套机制,引发各大信托公司积极参与,这让田女士产生了将名下房产进行信托的想法。
所谓不动产信托,即将不动产置入信托计划,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管理,并到相关部门依法登记物权变更的模式。本次试点案例为特殊需要信托,委托人是通州区居民田女士,受益人是其自闭症独子,受托人为国投泰康信托公司,信托财产是田女士名下的一处通州区房产。其目的是用该房产为受益人提供居住场所、用未来房产处置后的资金为受益人支付终身照护费用。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作为该信托的监察人,将依据信托合同行使监督权,维护受益人权益。该信托的设立,将百万元级房产纳入信托保护,为自闭症患者的终身照护提供了稳定、受保护的经济来源。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相比传统的遗产继承有何优势?通州区区长助理林巍介绍,信托最主要的特点是“财产隔离”。“信托财产的主人不是委托人,不是受益人,也不是信托公司,而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信托计划。未来如果委托人、受益人、信托公司三方中任意一方发生风险,信托财产都不会受到影响,抗风险能力更强。以此例来说,如果不设立信托,未来田女士身故之后,房产将作为遗产被儿子继承,但因为儿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能力和法律地位独立管理这笔大额财产,可能引发家庭纠纷、人身侵害事件等。”
自2024年12月启动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工作以来,通州区多部门协同开展政策衔接与服务保障工作。区政府多次牵头组织信托当事人各方与行业专家、律师进行专题研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区税务局研读试点政策、解答当事人关于确权登记、税收征管等关键环节的疑问;区发改委、两区办、民政局分别立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政策创新、民生保障三大维度,持续跟踪关注案例进展并支持案例落地。本次试点成功后,不动产信托这一工具不仅可以为特殊需要家庭提供保障,也将为个人养老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从源头化解个人风险、家庭纠纷和社会隐患,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社会理想,并进一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