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155期 >2025-04-10编印

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榜样
本报四位95后记者与通州榜样再次相遇
刊发日期:2025-04-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

本报记者 池阳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为通州十大榜样送上特殊的礼物。记者 唐建/摄

从今年2月7日起,本报4位95后年轻记者开启了对十位通州榜样的系列深度报道。昨日,在通州榜样颁奖典礼现场,《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负责此次系列报道的4位记者又见到了他们采访过的10位榜样,并送上了一份特别礼物。

“您近来身体挺好的?”“挺好挺好,最近我在给闺女看孩子呢。”在活动现场再次见到通州榜样谭崇庆,距离第一次采访时已经有了2个月的时间。和第一次见到谭崇庆时相比,身披榜样绶带的他给人的印象并无太大变化,但他那份不辞辛劳、默默照顾发小15年的深情厚谊依然在记者心头挥之不去。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池阳一个记者,记得在最初分配采访任务时,记者王倚剑就发出过类似的感叹。此前,王倚剑就曾采访过十位榜样之一的焦洁,“那时候我是从专业角度对焦洁进行的采访,对她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并不知情,只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干练的人。”而通过此次采访,了解到焦洁的丈夫于2023年患上渐冻症,而焦洁一边鼓励爱人与病魔抗争,一边悉心照料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人撑起家庭“一片天”的事迹后,王倚剑在颁奖典礼现场观看焦洁事迹纪录片中后者哽咽的镜头时说,“她不是一个轻易落泪的人,看来她是真的不容易啊。”

采访榜样夏建立的记者谢佳航在典礼现场忍不住又红了眼眶。“他自己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很不容易,从来没登上过这样的舞台,通过我们的报道和宣传,能有这么多人了解到他的事迹,我为他高兴。”为了采访当时正在大兴工作的夏建立,谢佳航乘车往返了几个小时,在采访结束返回通州后,她被夏建立深深感动,“一个为了家人孤身在外打拼的人,能够不顾自身安危舍身救人,能采访到他,再远的路程,也不累!”

在此次系列报道中,本报采用了“对谈”的形式对十位“通州榜样”进行了报道,每次采访都要和榜样进行长时间的交流,甚至还会多次进行采访。在采访十九年资助困难学生的2024“通州榜样”秦春增时,记者李若晨就分别在秦春增的办公室和家里对他进行过采访。“对话访谈给了我深入了解榜样生活的机会,作为记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深度发掘榜样的点点滴滴,透过其事迹去感受他们有血有肉的人性之美。”

4位95后记者、10位“通州榜样”,交流、探讨,记者看到榜样们身上的不凡之光和通常之处。他们报道的榜样形象是平凡的,他们和每个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不是为了成为“榜样”而生活。他们是那么耀眼,从沙石中反射出点点金光。

依依惜别,依依不舍,4位年轻记者和他们采访的榜样互道珍重,十位榜样人物捧着年轻记者们送上的特别礼物——《北京城市副中心报》报道他们的纪念版,纷纷表达:这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