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语涵
家装、电器、数码产品、汽车……不断扩容的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正在全国多地掀起消费热潮。不过,有消费者兴冲冲地想要购物,却发现在认证、支付、签收等环节中遭遇堵点。“本来挺有兴趣买点东西,一通复杂操作下来,有点被打击购物积极性。”市民小卓说出了一些消费者的心声:“希望用国补购物时,流程能再精简点,让好政策持续发力。”
认证 多平台操作“劝退”老年消费者
前段时间,听说买手机能够享受国补,小卓就想换个新手机。她很快在某电商平台的国补专区选中了一款。就在小卓准备下单时,客服告诉她,享受国补优惠并不能价格立减,而是需要经过资格认证、领取资格码、绑定资格码等一系列流程。
除此之外,购买享受国补的产品还需要在两个平台之间跳转,分别进行认证和绑定;如果消费者最终没有在A平台购买产品,想要去B平台购买同类商品时,还需要先在上一个平台解绑。
这些流程年轻人操作起来尚且觉得复杂,对于老年人更是费劲。“本来手机就用得不熟,电商平台的客服讲的流程更是云里雾里,我一听就放弃了。”陈阿姨本想换购一部手机,得知领取国补的操作流程后就打了“退堂鼓”。
■答疑:国补领取和绑定资格需要哪些步骤?
以北京地区为例,记者体验发现,消费者并不能直接在电商平台进行资格认证,而是需要统一到京通小程序上进行人脸识别、信息填写等个人资格认证并登录,然后在国补专区选择对应的购买品类领取资格码。在小程序领取成功后,要将一长串的资格码复制,再进入电商平台的相关页面进行绑定。
补贴 同款油烟机有的给补有的不行
除了认证、领码、绑定等步骤较多,不同地区、不同平台或店铺对于享受国补的政策和具体操作流程常常有差别,让消费者觉得“有点晕”。
在北京工作的小杰想帮在广东老家的父母用国补换台新冰箱。“我上网搜了一下,北京是用京通小程序领取资格,而广东则要用云闪付APP领取资格。”于是,小杰专门下载了云闪付APP,按网上教程完成了领券。一通操作后,小杰终于成功领取了资格,却发现该资格的后附说明中显示只适用于指定线下店购买。无奈之下,小杰又去咨询电商客服,重新按要求领取资格。
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平台政策不一,不同店铺享受国补的具体举措可能也有区别。市民张女士在电商平台某品牌旗舰店看中了一款油烟机,“本来客服说这个型号可以使用国补,我也按操作流程领取、绑定了资格码。结果过了两天,客服又通知我这个型号不行了,推荐我换型号。”由于对客服推荐的型号不太满意,张女士又搜索到了另一家品牌旗舰店,她之前挑中的型号在这家店可以享受国补。“幸亏我又看了看别的店,要不就买不到心仪的型号了。”张女士说。
■追问:享受国补的电器型号为何不一样?
对此,记者询问了张女士所买油烟机的店铺客服。该店铺客服表示,具体哪个型号享受国补需要店家向有关部门申请,有的店铺可能部分型号没有审批通过,所以产生了差异。除了具体补贴型号的差异,记者还发现,有些店铺国补能够直接价格立减,有些则要消费者先付全款之后再返还。
付款 为享优惠开通新支付方式
指定支付方式,也是当前国补购物中消费者抱怨较为集中的一点。
“领了资格码,也绑定成功了,没想到到了支付环节,又要求按指定的支付方式付款!”最近,市民刘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用国补购买洗衣机,已经到了支付环节,却发现自己常用的几种支付方式,价格根本没有减。询问客服后,刘先生方被告知,只有使用平台指定的支付方式,才能享受国补价格直接立减。
“我平时没有开通这个支付方式,但为了享受补贴,不得不开通。”于是,刘先生只好开通了新的支付方式,并进行绑定银行卡等一通操作,这才以优惠价格买到了洗衣机。
■吐槽:支付环节还有这些不便
除了电商平台,记者调查发现,全国不少地区在领取资格码和付款方面,要求使用云闪付APP,不少此前没有使用过该APP的消费者,只能特地下载后再进行领取和支付。
签收 先激活后验证用了半小时
本以为经过了验证流程、给数码产品付完款就高枕无忧了,一些消费者在签收环节却遇到了麻烦,购买体验大打折扣。
市民小杜最近用国补购买了一台平板。购买时,平台提示国补商品需要现场开箱激活,让她没想到的是,签收当天,小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签收过程。
“快递小哥来了,先是开箱,进行激活操作,用了大概十来分钟。”小杜说,激活后,快递人员表示还需要对产品和包装多个角度进行拍照,上传系统进行验证。“这个过程比激活更麻烦,拍照上传之后经常卡顿,整个过程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
■调查:签收复杂是为防有人倒卖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复杂的签收流程,主要是某些电商平台针对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规定的。一名快递人员就向记者证实,购买国补手机、平板必须按平台要求进行现场激活和验证,“平台也是怕有些人利用国补进行这类产品的倒卖。”
建议 好政策落地还有改善空间
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国补无疑是好政策。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拉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1个百分点。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消费意愿,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迭代。
好政策要更好地落到实处,仍有改善空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委员围绕着国补建言,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补贴信息平台,实现政策标准、申领流程、资金监管的“三统一”;直接发放不规定用途的消费券,将刺激政策从供给端转向消费端;将补贴机制向文旅、养老等服务领域延伸等。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建议,在避免骗补的基础上,消费端的操作流程要尽可能“减负”,让商家承担一些资格审批、申请等流程,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才能更大程度释放国补刺激消费的效果。